机电学院服务制造强国战略,聚焦江西省“2+6+N”产业布局,紧密对接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致力于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专业优势特色鲜明。开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高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联培专业,在校生近2000人。现有国家级专业4个、省级专业5个,其中数控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国家“第二期双高计划”专业群骨干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是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优势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入选江西省第二轮“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和江西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金(示范)专业群。
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专业教师“双师率”达95%,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江西省首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首批江西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江西省数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江西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学院有专、兼职教师10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技师 5 人;国家教学名师和“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5名;江西省省级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1名;江西省技术能手1名、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2名。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0人(含在读博士)。
学院教学实践条件一流。建有省内一流、教学做一体的现代化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机械设计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工程实训中心等),入选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机器人+”产教融合基地、江西省首批省级区域性职业教育产业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共有实训室50间,仪器设备3000多台套,价值5000余万元,并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30余个。
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丰硕。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和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建成了20门省级及以上精品(一流)课程,其中《电路分析基础》是江西省高职院校首门国家精品课程,并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入选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主编教材25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4部、数字教材9部)。入选了教育部第一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和江西省首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学院。
学院技能竞赛成绩斐然。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2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ABB杯”全国智能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获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28项、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江西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项。
学院产教融合成效显著。与格力电器(赣州)有限公司、富联精密科技(赣州)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集人才培养、创新孵化、技术服务、社会培训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赣州经开区等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培养毕业生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质量高。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及产业发展,通过“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科创平台,围绕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与升级等开展技术服务和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授权专利30项、软著10项。
学院国际合作卓有成效。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阿拉伯泰大学合作开展技术服务;牵头制定坦桑尼亚机械设备安装工(6级)国家职业标准;在尼日利亚中文工坊开展“中文+电工”、“中文+机电安装”等培训项目;与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开展“中文+智能制造”交换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