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学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罗晓东带队赴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就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尼日利亚“中文工坊”项目高质量建设进行深入交流。机电学院、材料学院及产教融合中心相关负责人员陪同调研。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主任助理、教育培训处处长赵丽霞等专家全程参与指导。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轶、人力资源部部长刘霄鹏、党群工作部部长周丽云等企业领导热情接待并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赵丽霞高度评价了尼日利亚“中文工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强调要把握国家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机遇,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合作模式,立足“中文+职业技能”特色,推动工坊从短期培训向学历教育转型升级,探索共建海外技术职业学院的新路径,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标杆。
罗晓东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的悉心指导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尼日利亚“中文工坊”是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实践载体。学校将整合优质专业群资源,与行业、企业深化协同,在师资派遣、课程开发、标准输出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工坊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王轶强调,在各方通力协作下,尼日利亚“中文工坊”项目运行成效显著,既提升了当地员工技能水平,又创新了企业海外人才培养模式。他提出,要加强工坊宣传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在职业技能培训、非金属矿产开发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维度拓展,实现互利共赢。
会议期间,与会各方围绕公派教师续任、非金属矿产合作领域拓展、海外班组长竞赛、工坊运营难点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此次调研为“中文工坊”的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新思路。
调研人员还参观了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展厅,深入了解公司发展历程、海外业务布局及企业文化。作为中国建材集团旗下骨干企业,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长期深耕国际工程领域,在非洲、中亚等地承建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为“中文+职业技能”海外推广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和实践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