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委办公室
 部门首页  部门概况  联系我们  办事指南  新闻快讯  下载中心  大事记  档案管理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理论园地>>正文
拿什么催生本土教育理论
2012-04-04 00:00 佚名   本站原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教育学要想跻身于国际学术之林,具有与国际教育学界对话的能力和地位,就必须创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而“兼和”则是目前催生真正具有中国本土特色教育理论应该秉持的创新理念。

  “兼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被各家各派所认同的普遍原则。“兼和”的目的是达到一种平衡,促使新事物的创成。“兼和”以对立统一为实质,在承认差异性即肯定事物多种内外矛盾客观存在的前提下,进一步追求事物内外矛盾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兼和”理念指导中国本土特色教育理论的创生,就是要正确处理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中西关系、古今关系以及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具体而言,要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一、以古托今,革故鼎新

  任何新出现的理论,都是在一定阶段上和一定过程中的理论,那些与这种新理论有关、在其之前的理论是新理论得以产生和创立的思想条件。没有思想理论上的批判、继承、联结,新理论的创立将是艰难的。尽管传统教育由于受它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局限而存在封建糟粕和过时的东西,但它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是不可抹杀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彰显着古代学者的伟大智慧,是构建中国本土教育理论的重要资源,它根基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哲学和美学,根基于我们中国民族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教育理论虽然具有时代性,但其创生也不能无视传统、摒弃传统。要创生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必须回眸历史,立足现实,贯通古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重新审视,提炼传统中的精华,革故鼎新。《周易·杂卦传》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要真正做到革故鼎新,关键是如何识“故”。举世皆知,中国历史的悠久是举世无双的,相关历史文献是极其丰富的。对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文献不能仅限于训诂、校勘和资料收集整理,还要运用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重新审视、重新整合。首先要对其作价值判断,哪些属于糟粕,哪些属于精华,然后将其中确实腐朽过时的糟粕彻底革除,而精华成分则要作出新的解读和分析,从中概括出新的论题,升华出新的理论,也就是鼎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关键是扎根于时代,分析时代特征,剖析时代问题,厘清时代需求,努力把握现代中国与现代教育的深层特性,在批判、传承的基础上创生出新的理论。

  二、以中融西,和合生新

  “本土”与“异域”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概念,正是由于“异域”的存在才使得“本土”更有意义。因此,创生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必须放眼世界,洞察国际现有理论与水平。不能搞排外主义,也不能搞国粹主义,更不能搞孤立主义。在教育理论的创生过程中研究者不仅要发挥人的共同性,而且要发挥中国人的中国性。但是,西方学者所发展的问题、理论及方法,如果能够顺利地适用于中国社会与教育,则不但不能排斥,反而应该借鉴采用,因为这样就不必从头自行摸索。创新是无法凭空进行的,只有对别人的研究成果了如指掌,才能真正地推陈出新、缔造超越。但是,由于教育理论具有地域性,在熟知西方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要产生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教育研究者必须躬身本土,扎根于中国本土教育实践,离开了实践这块沃土,所谓教育理论的“根”是难以存活的,最后甚至会因失去营养、水分而导致枯竭、萎缩。因此,必须从实践中发掘社会和教育的内在需要,提炼出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需要融会中西,从“世界之思潮”与“固有之血脉”的视角去审视、理解教育实践。对待国际教育理论,既不能一味盲从,一概肯定,也不能彻底否定,完全排斥。在国际理论与本土实践碰撞交汇中,应剖析国际理论创生的时代背景、现实条件、思维方式与方法,审视我国现实教育的孕育环境、问题症结,分析与我国教育实践不相符合与可资借鉴之成分,求同存异。“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以和合之法,创生出新的教育理论。

  三、以专纳博,激荡开新

  虽然教育学要保持学科的独立性,不能移植其他学科理论,套用其他学科的概念,但教育活动是非常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依教育学一己之力,很难解释所有的教育现象,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为了更好地分析、解决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往往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分析本学科的问题。因此,教育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应向其他学科保持开放。秉持一种自由而开放的态度,“以我为主”地吸纳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或接受这些学科的知识“滋养”。应该注意的是,教育研究在旁涉他学的同时,要始终以本学科为中心,“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吸收其他学科优点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以免自己的领地被其他学科所“占领”。要创生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以本学科为中心,杂糅吸纳众学之长,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学科的一些适宜于教育学的概念或理论,以其为知识养料,在众学科相关理论的相互激荡中发掘出属于本学科的新的理论。

  无本土不世界。创生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其目的不在于标新立异,有意与域外不同,而是要在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文化、中国教育的历史脉络中,促进教育理论的健全发展,为教育理论的向前开拓,作出中国教育学者独特的贡献。“兼和”理念下的综合创生,是21世纪本土特色教育理论创生的必由之路。

(姚玉香 刘津池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闭窗口
通知公告 更多>>
· 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更加...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
· 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
·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印发《关于开展20...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
· 关于2019年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拟...
· 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稳妥做...
新闻快讯 更多>>
· 学校召开“五四”青年节座谈会
· 学校召开国家“双高计划”中期绩效...
· 我校“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评...
· 副校长胡堪东指导全国职业院校技能...
· 纪委书记李翼为材料学院师生上专题党课
· 【喜报】我校杨雪峰老师荣获2022年...
· 张家菁、徐志峰带队到江西理工大学...
· 我校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
· 市教育局副局长赖晓琴一行莅临我校...
· 我校荣获“2021年度1+X网店运营推广...
· 党委书记张家菁参加资环学院党支部...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2016   赣ICP备06002344号   学校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开发区文峰路9号
联系电话:0797-8327999 传 真:0797-8327999   招生就业处:0797-8326546 0797-8326576  邮政编码: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