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平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设置  校史长廊  各地校友会  校友抒怀  刊物  校友相册  校友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校友抒怀>正文


“赣州·母校印象”文字类二等奖《北望章贡合流之赣州记忆》
2019-09-19 19:39 刘刚承 

  毕业后,去过许多的地方,但我总觉得比不上赣州的山水。至于赣州的山水,到底好在何处,我亦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undefined

(八境台下、章贡合流处,作者于1992年11月)

  三十年前,第一次离开家乡去赣州学校报道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先从武昌站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到达韶关,那时学校在韶关站旁边的旅店里,设置了接待站,全国各地的新生们在接站师生的安排下,再转坐汽车到赣州。对照韶关汽车站木桁架候车室内的汽车运营图,我对广播里粤语“赣州、南雄”站名发音好奇不已。汽车翻山越岭到达赣州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接站的225班孙勇等老乡及学长们热情地帮我们拿行李,第二天指引我们办理报道手续…后面,我们也成了学长,年年迎新时帮小老乡、师弟师妹们肩扛手拎,校友老乡的情谊就在这接送中一届一届承传……

undefined

  美好的记忆从军训开始。9月的赣州仍然骄阳似火,列队、报数、齐步走、向后转、向右看齐,最矮个头的周世荣同学总在队列最前或未尾,他喊“到齐”,才算是班上同学们都到齐了。直到现在,“到齐”的名号在班级中仍然比他本人的名字还要响亮。

(198909军训后226班合影照片,二排左1为“到齐”周世荣同学)

  开学后的语文课,漆心敏老师让我们班每个同学都要利用课前5分钟演讲,记得刚开始是介绍自己的家乡。“烟台苹果莱阳梨”我记住了高成明同学,“少奇故里”我记住了陈海湘,龙口粉丝记住了吕怀江,化州广味普通话记住了朱璐同学,远离家的我们在介绍家乡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朗朗书声中,年少激昂的我们就在赣州慢慢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相知;老师们谆谆教诲中,那知识的种子也慢慢扎下了根、发了芽,催发着我们在专业技术的道路上不断成长。赣州,就在冥冥之中成为了我一辈子的记忆。

  月有阴晴圆缺,校运会是我们226班最大的不幸。在校期间的历届校运会,我们班28个人共同缔造了总分为“零”的记录,也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保持着。胡中栋、李汉珊和江路明老师作为历任班主任,黄运发、彭志雄老师作为课任老师到现场加油,也没能挽回不破“蛋”趋势,是时局还是命运使然,至今让人遗憾!

        undefined

(1992年校运会226班合影照片)

  周末的早晨,按例是没有高音喇叭骚扰的,但逢“5”的周末必然会激励着每个睡梦中的地校生一骨碌爬起来,争先恐后地挤向一食堂,期待着那香喷喷、美滋滋的鲜肉大包。四年时光,有多少个周末,我和田玉杰、杜鸿翔、徐全新等同学拎着一大袋包子,穿过了赣州的每一个大街小巷,矗立郁孤台下,抚摸赣州古城墙,看着浮桥上人来人往,聆听章、贡水奔腾流淌的声响。2018年5月参加完校庆活动后,班上袁春强、董寿志、陈显芝和我又相约晚上同行在涌金门外,坐在浮桥上,看城墙上灯光璀璨夺目,脚下江水依然涛涛不绝。赣州,总是那么美好!

        undefined

(199306赣州地质学校食堂饭票)

  每个赣州地校生,应该都有一个美丽的青塘梦。每一次的青塘实习期,都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光。普地实习时,要独立完成一幅地质填图。说实在的,一年的地质学课程,尽管刘素楠老师教学质量非常好,我也很刻苦学习,但这门课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懵懵懂懂、似懂非懂的课堂知识要在实践中运用,确实还有巨大挑战。但“逢沟必断”构造学常识,至今记忆犹新。测量实习时,陈传胜老师总是喜欢带一本古龙的小说,先指导我们架好仪器,用锤球对中,互相对后视,旋转90或270角后,布设导线并打上木桩,这些场景现在还历历在目。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忙碌起来后,陈老师就一个人坐在仪器箱上津津有味地看起小说来了。老陈老师会带着我们走遍青塘盆地,手拿着罗盘仪,通常在小河边的桥头、或者比较直的小路边,先用后方交会法或者侧方交会法测定出我们所处的精确位置,再用前方交会法找出某个特定方向、特征地物的图上位置。这些实践让我初识测量,也让我从那时起就打下了较扎实的测绘理论知识,培养了我对测绘行业的兴趣,最终指引我进入了测绘行业,一路前行。

  李光中、林知秋、黄运发、江路明等老师在青塘基地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让我们形成了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和专业精神,至今还受益匪浅。我想,包括我在内的那么多校友们对于青塘深刻的记忆,除了那里有我们快乐的青春时光,更有我们孜孜不倦求学的身影,还有多少个日日夜夜里和老师、同学们共洒汗水的艰辛,以及遍布青塘每个角落的足迹吧!

        undefined

(1991青塘实习时226班部分学生和老师合影)

  青塘实习很艰苦,而我们又正在长身体,老师们想方设法地为我们改善伙食,专门到宁都县城采购新鲜肉菜食品,一有村民打了野味就整只地购买,中秋或周末加餐,红烧麂子、红烧肉、小炒鱼、萝卜丝炒肉,水饺等等,就一直成为了青塘记忆的一部分,每每想起,心中总是泛起阵阵涟渏。

  实习结束回校时候,车子一进校园,宿命楼顶哪位同学“青塘实习的回来啦”一声喊,比学校高音喇叭还管用,往往会激起一片沸腾。装着整袋桔子、柚子的编织袋从车顶卸下后,迅速地被老乡们拎进宿舍,桔子的清甜和柚子的清香,就会在老乡们的手中传递、嘴中弥漫,老乡、校友、同学情谊悄然绽放。

  93年毕业后,学校改名了。无论学校的名称如何改变,赣州求学的共同经历,让我和许多校友在不同地方际遇时,总陪感亲切。那是一种基于血脉联系的共同基因,一直让我和同学、校友们始终不忘初心。初心就是当年,青春年少的我们背着行囊从五湖四海来到赣州怀揣着的梦想;初心就是当年,母校老师的谆谆教导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初心就是当年,同学们一起在学校课堂宿舍、在赣州街头小巷,在宁都青塘,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那些日子里结下了深厚情缘;后来,初心随着我们一起散落大江南北,无问西东!

  赣州,有关她的许多记忆,多年以来,一直象诗一般,伴随着我奔向远方。

  记忆1、每每开学季乘坐火车,当列车进入江西境内,广播里就会传来亲切的播音员声音:“各位旅客,欢迎收听江西是个好地方节目”。这声音,直到现在每次行走江西境内大广高速时,我就会和同行的家人每每念及。

  记忆2、青塘实习,恰逢中秋,几个同学喝了酒,我估计是多了点,拉着林知秋老师在宿舍门口天南海北,李红胜等同学在第二天和我说:“你胆子好大,你都能和林老师胡吹乱侃!”嘿嘿

  记忆3、每每从宿舍去教室时,从花坛经过三食堂的下坡路上,总能碰到我们专业指导员蒋及安老师,他坐在石凳子上,总是笑眯眯的看着我们,那慈祥的眼神和他在课堂上的严厉判若两人。“朱可夫无师”至今让我们念念不忘。

  记忆4、一次磁法课堂测验,李光中老师仅出了一道题目而且要求现做现交,经评分,班上除两位同学外都没全对,100分的是杜鸿翔,0分的是柳大海。18年回校的时候,和李老师提及,他还记得。

  记忆5、陈显芝同学和朱红章同学在校期间形影不离,金庸、古龙、梁羽生及小录像是他们的最爱,稀缺资源他们全知道,周星星无厘头话语他们时常挂在嘴边。

  记忆6、参加学校足球比赛,激烈对抗中,我被工分专业一个师兄飞铲导致右手骨折,江路明老师亲自煲了花生排骨汤送到宿舍,至今温暖。

  记忆7、彭志雄老师是兰州大学的高材生,物探专业的数学教材应该是在校各专业中内容最深的,5个学期的数学课,彭老师把公式推导和各种概念、逻辑关系讲得深入浅出,记忆深刻,扎实的数学知识让我们终身受益。

  记忆8、人生中记忆最深的打架是和李红胜同学,那是李红胜、陈海湘、杨爱生和我4个人在弋阳县曹溪镇西山林场开展毕业实习期间。西山林场属喀斯特地貌且地理位置较高,自然降水难以留存,居民饮水困难。我们先用经纬仪布设测网,后用对称四极法开展电法勘探,最后找出来了几个大溶洞和地下河分布走向,锦旗也送到了学校。实习之余的阴雨天,我们4个“打升级”消磨时间,我一手好牌被“猪般队友”红胜同学打烂,我说了他几句后,他就先对我动了手,后面的场面不亚于拳击比赛,但红胜同学还是靠人高马大获得了冠军。唉,身体好很重要!

  记忆9、毕业那年,刚满18岁,很荣幸地作为选民,首次参加赣州市人大代表选举活动,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选民证。

        undefined         undefined

(199301,参加赣州市人大代表选举时的选民证)


  记忆10、毕业后,获悉学校举行了校庆活动而且改名了。我马上写了封信给学校,校办公室很快给我回了一封信,随信还寄了本校友通讯录。信,偶尔会打开它,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一种温暖。

        undefined         undefined

(19951012,学校寄给我的信及校友通讯录)



赣州地质学校物探专业89级226班刘刚承

2019年3月30日于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土地整备现场指挥部


附件【7.jpg已下载
附件【6.jpg已下载
附件【1.jpg已下载
附件【9.jpg已下载
附件【2.jpg已下载
附件【4.jpg已下载
附件【5.jpg已下载
附件【3.jpg已下载
附件【8.jpg已下载
关闭窗口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2016  赣ICP备06002344号

联系电话:0797-8326546  传真:0797-8326576  招生电话:0797-8264599、8264642  邮政编码:341000

学校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校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