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心理中心举办的“石英砂画DIY”活动,让同学们在沙与画的交融中,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疗愈之旅。一缕缕阳光透过窗户洒落,细碎的石英砂在画板上闪烁着微光,每一粒砂都承载着情感,每一幅画都诉说着心声。

砂语心言:在流动中寻找平静
当指尖轻触彩砂,感受砂粒细腻的质感从指缝间滑落,时间仿佛也随之慢了下来。心理学研究表明,触觉艺术创作能有效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帮助缓解焦虑和压力。活动现场,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调配色彩、勾勒图案,在砂粒的流动与堆叠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看着彩砂在画板上慢慢铺展,感觉烦恼也跟着一点点消散了。”参与活动的李同学分享道。这种专注于当下的状态,正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流体验”,它能让人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获得深度的放松与满足。

砂绘万象:用色彩表达感情
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创作出各具特色的砂画作品。有的用深蓝与浅蓝交织,描绘出波涛汹涌的海面;有的以金黄与橙红渐变,勾勒出温暖灿烂的夕阳;还有同学创新性地结合特殊技法,创作出富有立体感的山水画。
石英砂的可塑性让它成为情绪表达的绝佳媒介。当语言难以描述内心感受时,通过砂画的色彩与纹理,往往能更真实地呈现我们的情感世界。每一幅作品都是创作者内心状态的独特映照。

砂聚温情:在分享中获得力量
活动的最后环节,同学们围坐一圈,分享各自作品的创作灵感与心路历程。一位创作了星空主题砂画的同学动情地说:“这些星星就像我们每个人,虽然会遇到乌云遮月的时候,但总会重新绽放光芒。”
这种分享与共鸣的过程,在心理学上具有重要的疗愈价值。通过讲述自己的创作故事,不仅能梳理情绪,还能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正如一位参与同学所说:“听到别人的分享,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有相似的感受,这种被理解的感觉很温暖。”

活动延伸:将疗愈带入日常生活
虽然活动已结束,但这份艺术疗愈的体验可以延续到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准备一个小画板和彩砂,心情烦躁时随手创作;建立“情绪色彩日记”,用不同颜色的砂粒记录每日心情;与朋友一起创作砂画,在互动中增进情感交流。
心理中心后续将继续推出更多形式的艺术疗愈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在创作中发现自我,在艺术中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