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5年“汉语桥”——“语绘丝路·经纬未来”团组交流项目在我校黄金校区圆满落幕。来自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缅甸等国的21名学员与企业代表,学校校长杨潮兴,党委委员、副校长曾毅,以及项目组师生代表等40余人共同参加了结业仪式。

△全体师生合影
温情话别 精彩纷呈
仪式伊始,一段精心制作的活动回顾视频带领全场重温了团组在华期间的精彩瞬间,每一帧画面都记录着学员们语言能力的提升、文化视野的开阔与彼此间友谊的滋长。
杨潮兴在总结讲话中向所有顺利完成学业的学员表示祝贺。他强调,“汉语桥”是一座连接心灵与梦想的桥梁,此次“语绘丝路·经纬未来”项目将语言学习、文化传承和青年交流融为一体,生动实践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理念。他勉励学员永葆探索精神,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促进文化交融、深化国际友好的桥梁与使者,携手共绘互利共赢的新图景。

△杨潮兴校长总结讲话
在学员分享环节,各国学员代表踊跃发言,深情回顾了这段难忘的中国之旅。大家一致认为,此次项目不仅系统提升了汉语能力,更通过丰富的文化工坊让学员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学员动情地表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如“温暖的家”,他们将把这里的所学所感带回祖国,与亲友分享。

△学员代表发言
企业代表在发言中感谢学校的周密组织,表示本次项目有效提升了学员的中文沟通与管理能力,深化了跨文化理解,对企业本地化发展与中外合作具有长远意义。教师代表则从陪伴者角度分享了与学员共同成长的感动,祝愿这份“丝路情缘”绵延长久。

△企业代表、教师代表发言
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尼日利亚学员带来热情奔放的传统舞蹈,巴布亚新几内亚团队演唱悠扬民歌Borenomu,缅甸学员则献上欢快歌曲与特色藤球表演,充分展现各国文化风采。在中文歌曲环节,尼日利亚学员程少博与缅甸学员朴亚合唱《再见》,全体学员齐声唱响《茉莉花》,以歌声传递不舍与祝福。

△学员才艺表演
仪式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校领导为全体学员、领队及翻译教师颁发了结业证书,并一同合影留念,为结业仪式画上温馨句点。

△结业合影
多彩课程 永恒回忆
本次“汉语桥”团组以“中文+职业技能”为核心,为21名海外中资企业班组长学员们,精心构建了“汉语学习、文化体验、技能实践、实地参访”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搭建起一个融语言、技艺与视野于一体的成长平台。
在汉语课程中,学员们从《汉字工坊》中领略造字智慧、学习HSK培训课程,在《有朋自远方来》里演练日常交流,通过《一带一路历史背景》理解合作共赢的时代内涵,透过《话说中国节》感受民俗底蕴,更在《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中品味语言与生活的交融。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让学员在真实语境中迅速提升汉语应用能力。

△汉语课堂
文化体验环节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触摸与对话。学员们执剪成画,体验剪纸的匠心;以丝为墨,感受掐丝珐琅的绚烂;执笔挥毫,领略中国书法的韵律之美;学唱《茉莉花》,在婉转旋律中传递东方情韵。此外,赣南客家文化、汉服风雅等多元内容的浸润,更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体验课堂
“中文+职业技能”课程将语言学习与专业领域深度融合。学员们跟随测绘学院、材料学院专任教师一起探索“中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中文+无人机技术”“中文+有色金属”等前沿领域,在理论与实操中近距离感知中国职业技术的发展脉搏。

△“中文+职业技能”课堂
走出课堂,学员们步入更广阔的实践课堂。他们在岩壁上起舞,感受“攀岩运动世界冠军基地”的文化内涵;漫步于赣州古城墙、浮桥与福寿沟博物馆,在千年古迹中读懂城市的记忆与智慧;走进中铝河南洛阳铝加工有限公司,实地观摩中国现代化工业生产,真正实现了“在行走中学习,在参访中感悟”。

△实地参访
这段充实而多彩的旅程,不仅是一次语言与技能的双重提升,更成为所有学员心中跨越山海、联通心灵的永恒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