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思政课遇上非遗艺术,当理论讲授碰撞戏曲实践,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曾纪瑞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赖芊共同讲授的“双师同堂”示范课《戏韵采茶芳华-舞动文化新辉煌》精彩开讲。课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度融合赣南采茶戏非遗文化,通过“理论阐释+艺术体验+实践转化”的创新模式,呈现了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活力的思政课。
双师协同:理论深耕与文化浸润同频共振
课堂围绕“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社会服务功能”“践行文化自信”三大命题展开。曾纪瑞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核心,结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阐释文化主体性与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赖芊则从专业视角解读赣南采茶戏的“三奇三绝”艺术特色,带领学生通过舞蹈动作解码非遗背后的劳动智慧与客家文化基因。双师优势互补,实现了政治引领与艺术熏陶的有机统一。

多维互动:AI赋能与非遗实践双向奔赴
教学打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引入AI技术、情境表演、项目展示等多元互动环节。学生通过操作“豆包”AI工具实时获取采茶戏社会服务案例,结合安远县“非遗+旅游”融合实践展开研讨;学生施展“专业绝活”,创新开展采茶戏韵律操实践项目编排,以灵动身姿演绎“扇子花”“矮子步”的独特韵味,实现了从“理念-认知-实践”教学闭环。传统文化被活化为思政育人元素,文化自信入脑入心入行。现场掌声不断,展现出思政教育“活起来”的生动图景。

育人创新:文化传承与时代担当交相辉映
“这堂课让我读懂了一出采茶戏背后的中国式浪漫!”学生李欣在课后感慨道。立足本土文化资源,通过“采茶戏”小切口透视“文化强国”大主题,引导学生从“非遗破圈”案例中领悟“两个结合”的实践伟力。学子们纷纷表示“青年学子既要成为文化的守护者,更要成为创新表达的传播者”,文化自信融入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渠道不断拓展、效果不断显现。

本次双师示范课是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重要探索,未来我校将以“大思政课”项目建设为契机持续挖掘红色地矿文化、攀岩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更多“思政+专业”的融合创新课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