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红色文化深度融入育人体系,6月25日,资源环境与珠宝学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2023、2024级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生赴于都县“共和国第一国企”——中华钨矿公司旧址,开展“赓续钨矿红色血脉 践行地质报国之志”思政教育现场教学。60余名师生通过“红色足迹追寻+专业实践探索”,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感悟使命担当。

师生们走进中华钨矿公司旧址纪念馆,泛黄的史料、斑驳的开采工具、红军时期的钨砂运输路线图,生动再现了1931年红军创办铁山垅公营钨矿的峥嵘岁月。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首家国有营利性企业,中华钨矿公司累计为苏区筹措814万元“红色资金”,成为打破经济封锁的“生命线”。授课人结合遗址历史,现场讲解钨矿资源对国家工业体系的关键作用,引导同学们在红色土地上读懂地质报国的厚重内涵。
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地质人,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地质报国的践行者,积极践行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像钨矿石一样坚毅坚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此次活动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历史现场,实现红色资源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学院将持续创新“思政+专业”模式,打造更多“行走的思政课”,引导青年学子在知行合一中厚植家国情怀,以专业技能服务国家战略,在守护资源安全、建设地质强国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