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部动态

反刍与沉思

信息来源:高教研究室  作者:刘旺生  发布日期:2015-04-21

自2014年5月15日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所有材料提交上网公示以后,一种思维顿失、头脑空白、全身散脱的感觉突然向我袭来。我再也不用将思想的一丝半点停留在国家骨干高职学院项目建设上了,也不愿提起它,我想尽忙忘了它,越快越好。

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验收通过了,事情做完了,一切都复归平静,回到常态,理应如此。

时近年终,有同事提起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一事,如同在其行将尘封之际,突然间又吹风扬沙,露出堆堆纸卷,散发阵阵墨香。忙碌的身影,挥洒的汗水,舞动的笔尖,……,一幕幕情景跃然而出,历历可见。

实际上,长时间投身于这一浩繁艰辛的项目建设之中,拖着疲惫的身躯,洒落湿背的汗水,勒紧思维的链条,榨取智慧的汁液,以铸造学院发展史上辉煌的里程碑,成就一项前无古人、后少来者的荣誉,惊心动魄,铭心刻骨,怎能令人轻易忘记!

不忘记,不是为了炫耀,尽管它足够光彩!

不忘记,不是为了追赏,尽管它事在理当!

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人人事事、方方面面、过程和结果、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忙中苦与偷着乐,都是值得回忆和深思的。

我们不是要简单地反刍过去,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未来。

(一)如果不……

如果不创建国家骨干高职学院。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带来巨额的财政资金、优惠的政策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如同“天上掉馅饼”,任何一个有可能接到“馅饼”的高职院校都不会主动放弃。抓住这一良机,将从整体上破解学院发展难题,占据高职教育发展高地,获得高职教育竞争的主动权。丧失机遇意味着无能和不作为,是对学院的“犯罪”。

事实上,我们创建国家骨干高职学院,获得了4200万元直接财政投资,搭上了高职教育改革快车,共享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红利。2011-2013年的三年建设,造就了一批懂得高职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队伍;创新了办学体制机制,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办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重大改革;建成了大批共享型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新增1655万元实训设备仪器,新建了先进规范、功能完善的实训基地(室),学院整体实训条件大为改善;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了社会服务的贡献率;获得一系列以赛促学成果、教改科研成果。而在政策优惠、财政投入、招生指标、评比评先、升级发展等各方面带给学院的潜在效益更是无可估量。通过三年的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学院稳定地站在行业内、区域内高职教育发展的前列,成为行业内、区域内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示范者、引领者和辐射源。可以说,三年建设期是迄今为止学院得到实惠最多时期,是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最好时期,是综合办学实力扩涨最快时期!

如果不,因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而来的实惠、成效、荣誉与发展等等都归于“零”,学院必将在“挣扎”和“痛苦”中艰难探索更长时间!

(二)难与累

有人说,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就是成功者。

有人说,事在人为,你可以尽情享受努力做事的过程,而不必在意结果。

全心身投入创建国家骨干高职学院的我们,不能不在意结果,急切盼望成功。但对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创建过程始终缺少享受的时间和心情,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难!累!

创建国家骨干高职学院之难,难在其项目多、规模大、标准高、时间紧。一是定位难,二是推进难、三是创新难,四是形成特色难,五是监控管理难,六是验证评价难,……。建设项目设计要符合高职教育特征、满足社会需求,建设规划要有理有据、能操作、可验证,项目监控管理要全面、精细、到位,项目建设材料要有理、有据、有新意、可操作、有实效,要体现政策规范、符合逻辑要求、满足社会期待,体现学院特色,还要能经得起专家挑剔并得到认可,谈何容易!这样那样的现象、事例、过程、模式、体制、机制等,象一个个钻进脑中的虫子一样阵阵乱刺;无数的分析、归纳、总结、提炼、论证、创新和结论,不断消耗你的智慧和耐心,让你绞尽脑汁,焦躁不安;没完没了的数据、指标、表格、图像,常常死死地缠着你的思维,让你解不开、摆不脱。我们经常为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数据、一张图片长时间反复讨论,有时通宵达旦,夜以继日,连吃饭时间都不能停止争论、推敲。

创建国家骨干高职学院之累,身累,心更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成百个项目、数百个指标、上千个验收点、无数需要获取的成果,有如千斤重担向我们直压过来,我们不敢有丝毫犹豫和懈怠,更没有时间推脱和逃离,凭着“舍身忘我”的担当,挺身面对,迎接挑战。那些睡办公室、熬黑夜、迎晨曦、吃盒饭、连上厕所都怕耽误时间的日子可以为证,那些头晕了、眼花了、腰疼了、脚肿了、感冒了就匆匆到医院打瓶吊针、吃片药仍然若无其事地加班苦干的情形可以为证,那些放弃了对家人的关照、对父母的照顾、对孩子的关心而把学院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的活生生事例可以为证,那些数百万字的文稿、成堆的图表、无量的数据、沉甸甸的成果可以为证。不仅如此,那些谋篇构局、设图制表、咬文嚼字、争执推敲而苦思不得其解、竭虑还觉迷茫的情形;那些提交方案时的忐忑、申报答辩时的急躁、项目建设的无奈和验收结果的等待,让我们的心不是空荡荡悬着就是被重重地压着;尤其是学院的期待、领导的希望、老师的注视和他人的不解,时刻在紧紧地拽着我们的心。有人说,创建国家骨干高职学院有一种如抽筋剥皮的感觉,此言实不为过!但我们再苦再累的日子都熬过来了,我们无悔无愧!

(三)遗憾

创建国家骨干高职学院有苦有累有快乐也有遗憾,而纯粹的满意与完美是不存在的。

快乐是即时的,而“遗憾”却长存于心。

我们提出,以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为中心,不能悬于口,而要真正贯彻于行。

我们希望,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务必广泛动员,汇全院之智,集全院之力,协力同心,共创辉煌。

我们要求,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优先决策、优先保障、优先实施”的“三优先”工作机制要落地生根,发挥实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多些实干、少些浮躁,多些参与、少些观望,多些协作、少些怨言。以求项目建设循序渐进,行稳致远。

我们声言,责任与激励是推进项目建设两把利器,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我们……。

然而,愿望时常受到烦恼、纠结、无奈甚至无情的冲击,始终与现实保持着距离,这就构成了“遗憾”。

在项目建设中,当我们面对办事应付、拖延、不协作、不作为的时候,当我们面对观望、质疑、计较、讲歪理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上报的虚假材料、混乱数据、难解图表和不知所云的报告的时候,当看到一些人对制度规范不理睬、作变通、“绕道走”的时候,我们在无奈、愤怒中留下了许多“遗憾”。

也许“遗憾”使美变得更真实,使成功变得更具说服力。但不能任“遗憾”长期存在、发酵发霉、滋长负能量。努力消除“遗憾”,不断增加正能量,才能改进工作、推进发展。

(四), , ……

随着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鼓息阵退,难道一切都变得来无影去无踪,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不,不可能,也不应该。教训与经验、失败与成功、无奈与欢欣等等,无不浸透着汗水与智慧,弥足珍贵,铭记永恒。

对国家骨干高职学院三年建设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借鉴参考、示范引领、推广应用,其实际意义不可低估,不可忽视。

大事需要大担当。大事当前,总要有人立马横槊,勇于担当。担当是双肩的重负、心智的磨练、精神的锻造、无言的付出。如此重大的国家骨干高职学院项目建设,没有“一帮人”义无反顾的担当,结果不可想象。担当是学院优良传统,是学院精气神所在,值得我们千万倍珍惜。

实干兴业。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主要是依靠“一帮人”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是无数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他们不为名所扰,不为利所困,义无反顾,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成就辉煌。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的今天,弘扬“实干”精神尤其重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实意义昭然。

创新为魂。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显耀创新之光。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和监管措施:设立运控中心,规范工作程序;推行看板监控,实施精细管理;推进自查验收,实行月度考核,有序推动建设项目高效运行。二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成立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体制扬帆,机制给力,校企共同发展。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教学做一体、学训赛连通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创新和稳定运行,内生引领和带动的巨大力量。而在质量工程、师资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创新,点多面广,积涓成流,汇聚成海,推进了学院整体发展。创新是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之魂。没有创新,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不可能走得平稳,不可能成果丰硕,不可能引领未来。学院的昨天、今天和未来,都需要大力倡导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教学创新,以创新扫除制约学院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强大的发展活力。

成果引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累累成果,不胜枚举,有目共睹。推进学院改革发展,不是将曾经的成果变成一种资本、一种炫耀,也不能时过境迁,弃之如敝屣。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中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培养出来的体制、机制、模式、制度、路径、方法、措施、经验、教训、遗憾等等,对学院未来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管理创新、能力提升等具有重要的引领、指导、借鉴的作用,现在需要的是总结、提炼和升华,使之成为学院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动力之原。

激励为要。实施大项目,力争高产出,构建激励机制为其要务。凡成大事,必当先激其斗志、励其精神、张其性格、奋其劲力。要想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只有跑死马的可能。现代激励制度注重“三适”,即适时、适度、适比。及时激励需要果断与魄力;适度激励要使有担当者不吃亏,无担当者无言以对;适比激励意在构建公平激励体系,营造氛围,激励众人。实施大项目,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方式来推动,责任落实、全面监控、精细管理、考核评价和有效激励一件不能少。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文峰路9号  
联系电话:0797-8327999 招生热线:0797-8326546  就业热线:0797-8326576 
传 真:0797-8327888    
邮政编码:341000

新媒体平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2022  

赣ICP备06002344号-2     赣公网安备 360798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