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部动态

暑期实践丨信息工程学院开展 “三下乡”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大余乡村发展

信息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宋祥 万慧俊 图片作者:万慧俊 宋祥 审核:宋祥 贺小雄 谢华东 发布日期:2025-07-02

为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基层服务中践行使命担当,6月28日至29日,信息工程学院组织10名师生奔赴赣州市大余县浮江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涵盖防溺水主题教育、少儿编程科普、移风易俗宣传以及信息网络素养培训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防溺水安全教育进校园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在大余县浮江乡,实践团队开展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教育活动。团队成员通过生动的演示和互动问答,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了溺水高发场景、自救与互救方法,并组织观看防溺水教育相关视频,帮助孩子们牢记预防溺水“六不准”,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理论知识科普结束后,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立即投身于浮江乡沿岸水库的巡河护航活动中。出发前,志愿者们仔细检查了随身携带的物资,确保装备齐全可用。随后,沿着水库周边进行拉网式巡逻,重点关注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危险区域。在巡逻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认真检查水库周边的防溺水警示标志是否清晰完整,救生设备是否摆放到位,还主动与在水库附近活动的学生交流,再次强调私自下水的严重后果,并分享在实际场景中如何辨别危险水域、遇到紧急情况如何正确求救等实用知识。此次巡河护航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场景紧密结合,不仅从行动上对危险水域进行了有效管控,更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交流中,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防溺水意识,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防溺水技能,为他们的生命安全增添了一道坚实的保障。

少儿编程科普启智慧 点燃乡村科技梦想

由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骨干组成的“编程启蒙小队”在浮江乡新实践文明活动中心开设了趣味编程课堂。课堂以“操作机器人”小游戏制作为案例,采用娱乐化的教学方式,带领孩子们了解简单程序。活动现场,许多同学积极参与游戏互动,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成功完成机器人操作,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现场掌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此次编程科普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乡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为他们种下了科技梦想的种子。

移风易俗宣传入村落 文明新风润民心

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团队深入大余县浮江乡多个村落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成员们走街串巷,入户发放文明新风倡议传单,并通过 PPT 展示讲解等形式,向村民倡导新风俗理念。团队还仔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村规民约,大余县浮江乡主动把倡导文明新风的条款加了进去,促进文明乡俗的形成。通过此次宣传活动,村民们对移风易俗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明新风正逐渐深入人心。

信息网络素养培训进社区 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针对农村地区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实践团队在大余县浮江乡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网络素养提升”专题培训。志愿者以“防范电信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为重点,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和 PPT 讲解,向孩子们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此次培训切实提升了孩子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数字素养,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践育人显成效,青春建功正当时。“看到孩子们学会防溺水技能,村民们理解移风易俗的意义,我真切感受到社会实践的价值。”2023级学生李国庆在活动总结中写道。此次“三下乡” 活动中,信息工程学院学子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需求,累计开展主题活动6场,覆盖群众300余人次。

余县浮江乡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大学生们的活动既有实用性又有创新性,为乡村注入了青春活力。” 下一步,信息工程学院将与大余县进一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持续推进防溺水教育常态化、编程科普品牌化、移风易俗制度化,让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以实际行动诠释“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时代担当。

【责任编辑:卢嘉楠】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文峰路9号  
联系电话:0797-8327999 招生热线:0797-8326546  就业热线:0797-8326576 
传 真:0797-8327888    
邮政编码:341000

新媒体平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2022  

赣ICP备06002344号-2     赣公网安备 360798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