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部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家门口“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曾宴晨 图片作者:戴莉萍 审核:曾纪瑞 李小金 何希纯 发布日期:2024-12-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学校“大思政课”建设,拓展实践育人领域,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教育资源,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前往“共和国第一国企”——中华钨矿公司旧址等地开展家门口“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2023年9月,我校与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建设家门口“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基地涵盖旧采矿区、中华钨矿公司历史陈列展、红军医院、仁风山调查展览馆等,真实还原共和国第一国企开展矿区作业,关心矿工工作生活的真实面貌。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铁山垅钨矿,“窿内巷道狭窄,工人匍匐而行,侧卧而挖,毫无安全装置,落石、倒溜口、坍塌事故时常发生。山霸的腰包里,填满了苦难民工的血泪和钱。”当年挖砂时代的见证者,对这里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1929年1月,毛泽东转战赣南。沿途见大山中矿井星罗棋布、钨砂晶莹闪亮,他踌躇满志:“若得赣南钨矿资源,何愁给养没有着落?何愁革命不能成功?”1931年,时任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带领着一支红军队伍,在这里建立了中华钨矿公司。中华钨矿公司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家国有企业,从1931至1934年共生产钨砂7830多吨,为苏区创造了经济价值814万元的财富,占当时苏区财政总收入的70%,为革命战争提供了战略物资保障,帮助几百万中央苏区军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打破了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巩固了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基础。


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管理到治理,中华钨矿公司的奋斗足迹,在国企创建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岁月的长河虽已慢慢流去,红色的印记却深深留在这里。这是国企“根”和“魂”的溯源地,是中国国企发展一路走来的足迹源头,也是一代代国企人初心使命的印证。师生们追寻着共和国第一国企的足迹,了解共和国矿业的起源,思绪重新回到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探寻红色地矿在共和国建设中的丰功伟绩,深切感受地矿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近年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始终秉持“守正创新,培根铸魂”的理念,立足构建校企齐抓共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通过挖掘红色地矿文化的历史背景、内涵及特点,打造以“红色+地矿”为内核的思政亮点,开展“思政+专业”“思政+行业”的课堂改革创新,深化思政课教学铸魂育匠新模式,全力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基地开展红色地矿文化实践教学项目,校企双方共同挖掘红色地矿文化内涵、共同排练和演绎红色地矿剧目、共同组织和开展红色地矿实践,共同研讨和编写红色地矿教材,建设“大课堂”,建好“大资源”,建强“大师资”,提升育人实效。

“大思政课”善用之。接下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将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切实引导“师生走出去、红色资源融进来、新时代元素融进来”,积极推进智慧国土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红色梦想”课堂项目建设,打好融合本土化教学场域、创新信息化教学场域的组合拳,向学生讲好“苏区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新时代学校改革创新的“地矿精神”“攀岩精神”,将红色基因注入学生血脉,共同营造全员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 一审:曾纪瑞  二审:李小金  三审:何希纯)







【责任编辑:卢嘉楠】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文峰路9号  
联系电话:0797-8327999 招生热线:0797-8326546  就业热线:0797-8326576 
传 真:0797-8327888    
邮政编码:341000

新媒体平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2022  

赣ICP备06002344号-2     赣公网安备 360798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