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第一个月,寒流肆虐,眼看着学生放假已经一周了,我们的学生们回家了没有?寒假在家干什么呢?过年准备怎么样了?带着这些疑问,军体部党员教师代表赵薇、肖随龙、张安若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组成走访慰问小组,前往于都县梓山镇梓山村走访困难学生蓝同学一家。
冰雪天气的艰难走访
1月31日早上,受寒潮影响的赣州早上天气预报是雨夹雪,气温0-3度,这个天气开车出门实在是有点担忧。但是想起昨天已经跟学生约好了,我们还是咬着牙上路了。一出门,天空飘落的雪子打在挡风玻璃上啪啪直响。下了高速进国道,然后走县道再拐进村道,道路变得狭窄而崎岖,由于连续的低温雨雪天气,路面比较湿滑,每走一步都要格外小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车后,远远的看到蓝同学在路边等我们,原来他也是刚从兼职的跆拳道馆赶回来的。引导我们停好车,步行不多远就到了他的家。虽然知道我们要来,但是这样的雨雪天气我们真来了,蓝同学和他的母亲还是比较惊讶。屋子里温度极低,加上刚从温暖的车里出来,身体条件反射使我们的心紧紧的揪在一起,但是更然我们揪心的是这个家徒四壁的屋子里,除了贴在墙上光亮如新的习主席的画像外,仅有几件简陋的家具,没有一件取暖的设备。蓝同学和他妈妈热情地给我们倒上了热茶,端上来热气腾腾的蒸红薯,我们热情地交谈起来,慢慢的屋子里的氛围暖和了起来。

谢谢老师们,再吃个蒸红薯吧
蓝同学的妈妈告诉我们,2010年时蓝同学的父亲因病过世了,家里失去了劳动力和经济来源,仅靠自己打零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自从他爸爸去世后,蓝同学就变得沉默寡言,但是学习还是很认真,今年以本科的高分考进了我校就读社体专业。蓝妈妈欣喜地告诉我们,这个学期以来,孩子变得开朗懂事多了,也时常打电话回来嘘寒问暖。从蓝同学大学班主任梁凤云老师处得知,进校后不久国家资助评助学金时梁老师了解到蓝同学家里情况后,积极为其争取到了4000元的国家一等助学金,学校也给其发放了2000元的优秀新生奖学金。看到他平时比较内向,梁老师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和他谈心,并帮助他寻找社会兼职减轻家庭负担。慢慢的蓝同学变得开朗了,会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学习也非常刻苦认真。提起母亲这么多年的艰辛付出,就算现在得了甲亢病还在10多公里远的县城一个制衣厂做临工时,蓝同学偷偷转身抹去了眼角的泪水。
闻讯赶来的驻村扶贫干部蓝日来向我们介绍了蓝同学一家的情况。蓝同学家在村里属于特别贫困的家庭,目前政府已经将他们家列为了精准扶贫户,为其母亲解决了低保问题。
我们向蓝同学的妈妈报告了他在学校的表现,并把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耐心向其做了解释,并承诺只要孩子争气好好学习,通过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等途径完全能解决学费和平时生活费问题,国家和我们学校不会让任何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上不了学。我们把慰问金留下准备离开时,这个朴实的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客家妇女只是感动得一个劲的说:“谢谢老师们,再吃个蒸红薯吧”!

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走访慰问工作
根据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做好寒假期间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要求放假前各学院要逐个落实学生回家购票情况,提前联系赣州市汽车站工作人员来我校售票,帮助学生顺利返乡。
1月23日学生放寒假当天,学校作出专门部署,组建了11个走访慰问小组,遴选出2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走访慰问。分管学生工作的胡堪东副校长指示各学院务必克服冰雪严寒天气及道路交通上的各种困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走访慰问工作,把此项工作做成“连心”和“暖心”工程。胡堪东要求各工作组在走访慰问时要实地了解困难学生家庭实际情况,为以后精准资助积累第一手资料;要广泛宣传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读书;要通过走访,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和感恩报国的信念。
物质上的资助永远是有限的,走访“走心”也永远在路上……


(为了尊重学生的隐私,文中非学生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