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4月1日,在学校纪委书记甘宏礼的带领下,我校督导处处长徐明、校企合作处处长方志宏、高教与科研处处长刘旺生一行4人对浙江三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考察内容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教学督导、监察审计、“十三五”规划、科研等方面。通过工作交流和现场考察,感到对方学校一些工作经验值得借鉴,对我校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一、三所学校考察内容
(一)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基本院情
1952年建校。2010年被财政部、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2015年列为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学校。现在校生9600人,“十三五”规划2020年达到12000人。共设8个二级学院,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是机电类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
2.考察内容
(1)办学思路:学校以“以生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办学理念,推进“四个结合”即强化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传统技术与新技术学习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实施创新战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校企合作。按照“互动、合作、共赢”合作方针,创新合作体制机制,成立“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协作联盟”,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目前,形成了315企业组成的多层次合作网络,其中核心层包括30家企业学院型合作企业,达到平均每个专业一家;紧密层由100家紧密型合作企业组成;松散型包括500家动态遴选型合作企业组成的合作企业群;学校还建立了产学合作区域工作站,着重在全省主要制造业集群地建立15家产学合作工作站,开展教师培训和学生实训。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3个层面:一年级的体验式实践,二年级的顶岗实习,三年级的毕业实习,均与通过企业合作完成。一年级的体验式实践让学生感知工作基本状况,回校后的学生学习目的性更强,更想学、更要学;体验式实践由学校各系部统一组织,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方式实施。二年级的顶岗实习首先由学校组织召开顶岗实习招聘会(一般在二年制进行),让学生以海选会方式确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并签订顶岗实习合同;学生开始顶岗实习后,学生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学校配合管理;为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学校自主开发了基于微信功能的顶岗实习管理网络化平台,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管理和考核,加强学校与企业、老师和学生的联系;三年级的毕业实习,主要是强化职业实践和实际岗位能力训练,实现预就业,实习结束后,实习生要提交毕业设计,部分优秀学生直接在企业留下来参加开发设计团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产品设计、开发、改造项目。
(4)科研管理。为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学校在省内建有14个区域性多功能产学工作站,依托专业建设科研服务团队6个。学校科研注重应用性研究,参与和承担省级重大科研专项,服务浙江制造业发展。科研项目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将重要科研项目研究和应用提炼为教学案例,推动案例式教学。制定了较完善的科研服务制度,实行科研积分与教学积分可以互换,调动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3年科研服务项目250多项,专利354项,到款额2960万元。
(5)教学督导,学校注重督导工作的人性化,开展教师教学交流和互动,提升教师职业精神和责任感。实施校院二级督导制,主要以听课、巡查、专项检查、视频监控等方式实施督导。为加强督导,学校建立了督导信息员制度,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问题,提高了教学督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十三五”规划:学校十分重视,领导直接参与,“十三五”规划准备早、起步快,聘请专家参与论证。2015年上半年启动编制,“十三五”主要内容确定为:十个具体目标、十项任务。基本目标是建设具有机电特色、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职院校。
(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1.基本院情
该校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常务副主席、秘书处所在单位,在全国高职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全校有9 个二级教学单位,设31个专业,工科为主,在校生9300人。2015年生均经费10000元,与本科生相同。
2.考察内容
(1)办学理念。学校在解放思想、开放办学思想引领下,先后开展了三次全校性思想大解放研讨,确定学校的走向、思路和措施;学校提出开放办学,要向企业、向社会、向专家借资源、借资本,为我所用,大胆开拓创新。学校提出了“三三办学模式”:即“三位合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方联动”: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促使学校办学路子更广、办法更多、效果更实。
(2)办学体制。该校自建校起就成立了董事会,2012年又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包括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筹措建设资金,推荐合作企业)、宁波市教育局(筹措资金和政策支持)、宁波经济与信息委员会(统筹行业协会资源,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宁波市总工会(开展职工培训、建设劳模(技师)工作室)、企业理事(海天、台塑、华生等。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落实顶岗实习,接纳毕业生就业)、宁波职院(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构建了国有民营的运行机制,学校办学机制比较灵活,政企校联动快速高效。
(3)校企合作。宁波是我国最早通过校企合作政策的城市。学校借地利之优势,实施深度融合、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与政府、企业共建数字科技园、北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区校合作秘书处)、劳模(技师)创新工作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宁波市经济与信息化培训中心、宁波市职工培训学校等合作平台,开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合作;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高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教师“访问工程师”实践基地。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挂职一次或实践两个月。教师在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与管理门诊”,到企业开展咨询服务。学校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和参加协同育人。机器人制造专业聘请天津3个专家与学校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能力训练,收到很好实效。学校引资成效明显,海天集团投资1000万元建“海天楼”和投入600万元设备,与学院共建二级学院——海天学院。区校共建“北仑图书馆”。为鼓励校企合作,学校建立产学合作奖励基金,校企合作加强年度考核,以奖为主,一般不罚,以有效调动教师参加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4)科研与培训服务。科研服务主动对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科研服务平台,设立5个“企业技术管理门诊”服务站。开展中小微企业“种技术”和“企业技术管理门诊”专项活动。科研实行二级考核,与职称评定挂钩。学校科技服务重点面向中小微企业科研服务,与中小企业合作技术研发,每个系部成立一个研发团队,确定一个科研方向,与企业开展合作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据此对系部和教师进行科研考核。学校以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培训服务,截止2013年底,接纳全国高职院校师资培训17000余人,援外培训99个国家700余人,社会培训收入1000万元。
(5)“十三五”规划。学校2015年上半年即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经6 易其稿后基本形成文本,预计6月份可通过。在“十三五”规划制定过程中,聘请厦门大学专家来校专门指导,学校领导反复讨论,相关合作方广泛参与。3月18日又聘请石伟平等多位知名专家进行再次论证。“十三五”规划中对学校发展的主要定位是师生对学校办学满意度高(满意度80%以上);建成国际知名学校(发展中国家知名度高);2020年建成国家应用技术工程大学。
(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1. 基本院情
该校由温州商校、温州经济学校、温州机械学校、温州业余大学“四校合一”。设8系35个专业,在校生10100人。2015年合办本科试点。
2. 考察内容
(1)校企(地)合作。学校校企(地)合作分三个层面推进,在院级层面上,共建设合作办学平台,其中与政府合办温职院瑞安学院、温职院永嘉学院,与行业合办温州家具学院、温州酒店学院、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轻工学院、温州服装学院;近年与大中型企业、城市社区共建合作新载体,如企业学院、社区学院等。在系级层面上,着力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就业基地。在科研合作上,实施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主要与中小微企业共建),开展项目合作。校企(地)合作采取校企点对点、校行点对线、校地点对体的方式进行。
(2)实践教学:遵循“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的理念强化学生实践教学,学生培养由传统教室-教学工厂-创新创业工场发展,突出“三个合一”即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教室与实训室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毕业设计与开发服务合一”,在功能上融产学研于一体,在教学上融教学做于一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主要在合作企业完成。
(3)科研服务。与当地产业对接紧密,成立了“温州轻工业机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26家院级科技服务中心、20家省市级科技服务机构,主持制定家具、制鞋、模具等7大行业标准。近三年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500余项,获得专利51项,年产值 1000万元。
(4)教学督导:学校建立了教学督导机构,配备了专兼督导人员12名,实施院系二级督导。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督导制度体系,强调督导的督教、督学、督管职能作用,采取人性化督导理念,以导为主,注重个别交流和指导。实施专项督导与日常督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日常督导听课、巡查等方式为主。学校正在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利用视频全面客观地开展督导工作。
(5)“十三五”规划。去年上半年开始编制“十三五”规划。学校多方听取教师建议和专家意见,制定了发展目标:优质特色学校、更高更特更强、保持国内高职标杆地位。具体而言就是:“更高”,指办学层次一体化、办学定位差异化、办学水平国际化;“更特”,指产学融合度、人才培养显示度、服务贡献度等方面更具特色;“更强”,指办学实力更强。明确了“十三五”发展思路:即5个一体化:培养层次一体化(人才培养结构)、培养过程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特色服务一体化(内涵建设)、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学研用一体化(科研服务)。
二、几点启示
此次考察的三所高职学校,都是我国综合办学实力强、在高职领域影响大、发展较快的学校。三所学校发展到今天,有其特定的环境条件和相关政策支持,更赖学校自身的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对比我校的实际情况,思考我校未来发展,有如下几点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一)发展目标大家定。三所学校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党委统领、领导决策,部门参与,外请专家指导论证,内部集思广益,共同为学校未来发展求诊把脉,善谋善断,共同制定学校发展目标和定位。三所学校从“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到基本定搞,用时一年有余,有的学校还聘请了全国职教专家参与,可见学校重视程度。我校“十三五”规划从开始到现今,调研的少、谋划的少、参与的人少、论证的少,这种工作作风和谋事方式必然影响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不利学校长远发展。
(二)开放办学路子广。三所学校办学都是主动融入社会,主动与所在地方政府沟通,主动服务所在区域企业。政府、企业、学校联系紧密、互动良好,形成办学整体,这点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表现更为突出。这和我校与地方政府联系沟通不足,与区域合作不深形成明显对比,尤其是学校与地方政府建立机制性联系和沟通,主动融入区域内工业园区,直接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和园区企业,主动为企业服务等方面,我校依然存在很多空白和盲点,说明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一段较长的不得不走的路要走。
(三)校企合作程度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必经之路。三所学校通过校企共建平台、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格局,校企合融合深面紧密,制约学校发展的许多难题迎刃而解,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认可,学生就业率高。我校校企合作近年取得一定进展,但合作深度和合作成效仍有很大差异,如何使我校校企合作尽快去碎片化、去短期化、去低层化,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是我校改革发展时不我待的必答题。
(四)科研服务有特色。三所学校科研服务体现四个主要特色,一是重视应用型研究;二是重视合作科研平台建设;三是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四是强化科技服务激励。我校科研一直以来局限于申报省级课题,科技服务企业能力相当薄弱,与高职教育发展要求明显不符。科研与科技服务“短板”在相当长时期内依然存在。
(五)教学督导求质效。三所学校都建立了督导机构,建立教学信息平台,完善二级学院督导,开展了听课、检查视频监控等督导方式,特别是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化走在前头,收到了较好的督导效果。就我校而言,强化建立二级督导,聘请深谙高职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专家、教师担任督导,强化教学质量督导,把教学诊断、教学督导与教学改进、质量提升结合起来,完善督导方式,加强教学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提升督导能力和督导成效,是督导工作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