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多关注开放式创新,致力于与大学、上下游企业以及初创型企业联手打造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前不久中国政府制定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这与拜耳的公司新定位非常契合,我们将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日前,拜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拜耳)管委会成员、负责全球创新事务的马里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家专注于创新和生命科学的全球化跨国企业,拜耳希望在“十三五”期间继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聚焦生命科学创新发展
记者:去年拜耳进行了重新定位,今后将主要聚焦哪些领域?
马里科:拜耳于1863年在德国创立,在153年的历史中其业务一直在发展变化。去年,拜耳业务再次进行大幅调整,定义为生命科学公司,把旗下的材料科技业务分离出去,保留了处方药、健康消费品和作物科学三大板块,聚焦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
记者:这三大板块具体包括哪些业务?
马里科:处方药事业部专注于心脏病学、肿瘤学、妇科学、血液学和眼科等治疗领域。凭借创新的处方药产品,拜耳力求帮助患者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满足患者、医生和医疗支付机构不断提高的需求。
健康消费品事业部旨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非处方药品和膳食补充剂。该领域的产品组合拥有强势品牌,涉及所有医学类别,包括过敏、止痛、心血管风险预防、咳嗽感冒、肠胃、营养补充品和防晒等。
作物科学事业部是为农民提供解决方案的世界领跑者,一直致力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向市场引进创新产品。我们拥有高效、创新的产品组合和与合作者密切的协作关系,致力于发展现代化农业,帮助农民提升作物健康、作物产量,并带来更多收益。
现在拜耳集团旗下的三大业务,一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创新和研发,同时都是致力于解决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保持并改善人类的健康、全球粮食供给与安全、动物食品供给与安全问题。
提供高品质创新产品
记者:拜耳的宗旨是“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在科技创新方面拜耳是如何做的,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马里科:拜耳由一家从染料业务起家的小企业,成长为拥有超过10万名员工、业务几乎遍布全球的领先跨国公司,我们所有业务的重要基础就是创新。
我们在研发方面有非常大的投入,在全球拥有约1.4万名员工从事研发工作,研发人员比例超过10%;去年用于生命科学的研发资金超过40亿欧元,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
自创立至今,拜耳给社会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创新产品。比如:19世纪90年代,拜耳发明了阿司匹林;德国科学家Gerhard Domagk发现了有效对抗细菌感染的磺胺类药物,1939年获得诺贝尔奖医学(生理学)奖;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拜耳推出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产品,包括治疗高血压的硝苯吡啶。我们觉得,创新是我们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记者:与其他跨国企业相比,拜耳在创新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马里科:我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创新的企业文化。公司领导层的一大工作重点,就是营造让创新充分发展的氛围和环境。
第一,我们鼓励大家去尝试新的想法和点子,并让这些新的想法和点子能够被倾听、受到鼓励。
第二,倡导合作。我们把所有相关的组织和机构结合在一起,让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从而凝聚创新的合力。
第三,客户中心。我们最终所生产的产品,肯定是希望所有用户,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无论是农民还是走进药房的人,都愿意购买它们。
技术是可以购买的,唯独创新文化却是企业所独有的。
建设开放的创新系统
记者:中国把创新驱动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对于拜耳来说意味着什么?
马里科:创新驱动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与拜耳的企业价值和生命科学业务高度契合,为我们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记者:早在1882年拜耳就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业务发展得如何?
马里科:目前我们的三大事业部在中国均有布局,而且业务蒸蒸日上。
为满足中国市场对拜耳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拜耳投资了1亿欧元,用于大规模提升北京工厂处方药的生产能力。这项产能扩充计划旨在保证高质量产品的稳定供应,以满足中国患者对治疗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拜耳处方药产品的需求。
今年年初,拜耳宣布其健康消费品事业部在云南马金铺新建的中西药工厂正式启用。该工厂是拜耳在亚太地区的第二大非处方药工厂,将大幅提升拜耳的非处方药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自我保健解决方案。
作物科学事业部致力于向中国农民推广新技术。2015年作物科学部在中国投放了6款创新产品,覆盖水稻、玉米、小麦、果蔬等作物领域。到2020年,计划总共推出20余种新产品。在动物保健领域,拜耳在成都建有GMP工厂,并提供一系列农场动物和宠物的动物保健产品。
记者:开放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大势所趋。近年来拜耳在创新方面与中国开展了哪些合作?
马里科:作为一家世界级创新公司,拜耳不仅为中国提供产品,近年来更加大了与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我本人在医药行业有20多年的从业经历,深切感受到:合作创新比单打独斗更为重要、也更为持久。现在我们更多关注开放式创新,致力于与大学、上下游企业以及初创型企业联手打造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拜耳处方药事业部积极与包括清华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在内的外部伙伴开展合作,探索新的疾病治疗方法。2014年,拜耳和北京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为期3年的新药研发和转化合作;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签署了新的战略研究合作协议,双方将延续之前的合作项目,开展一系列创新有机化学药物研发工作。
我们还在今年2月,启动了在中国的首轮开放式数字医疗领域的创新项目Grants4Apps之“拜耳初创计划·上海2016”。拜耳为获选的中国年轻医疗保健初创企业提供办公环境和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高效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