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首页时政视点部门简介教育教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库第二课堂资料下载校园主站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课堂教学>>正文

资源环境与珠宝学院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1-08-25 09:14:50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520101)

二、招生对象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学制

基本学制三年,根据专业需要设置3-5年弹性学制

、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52)

资源勘查类(5201)

地质勘查(747)

地质勘探工程技术人员(2-02-01-00)

地质调查员

自然资源管理员

Mapgis工程师、AutoCAD工程师、计算机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达标证书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自然资源行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掌握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自然资源调查、矿产资源勘查、自然资源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知识;

3.掌握地质现象识别的相关知识;

4.掌握常见矿物、岩石鉴定的知识与方法;

5.掌握地层古生物的基础知识;

6.掌握常见地质构造现象识别的知识与方法

7.掌握矿床成因类型相关知识与分析方法;

8.掌握矿产勘查的基础知识;

9.掌握地球化学找矿的相关知识与方法;

10.掌握地质填图的相关知识与方法;

11.掌握自然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

)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等;

2.具有各种常规地质图的判读、手工和计算机编绘能力;

3.具有地形图判读能力及GPS、罗盘等工具使用和野外定位能力;

4.具有常见矿物、岩石、矿石、化石的鉴定能力;

5.具有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辨识与分析能力;

6.具有地质工程编录、资源/储量估算和成矿预测等矿产勘查能力;

7.具有国土资源调查设计书、成果报告的初步编写能力;

8.具有地球化学找矿数据采集、处理及异常解释的能力;

9.具有地质观察点的标定与描述、地质界线的勾绘等路线地质调查能力;

10.具有工程地质勘察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初步能力

11.具备在基础自然资源管理单位工作的综合能力。

 三)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具有精益求精和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的职业精神;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 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七、毕业要求

1.在规定年限内,修满175学分

2.获得本专业职业技能达标证书

3.获取自然资源行业或企业1项职业技能证书

八、课程体系

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据 的典型工作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过程及对知识的认知规律,进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见表8-1。

8-1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培养

地质调查员

②矿产勘查员

①资料收集与整理

②地质填图

工程编录

④样品采集与整理

⑤成果编制

①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等。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具有精益求精和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的职业精神;

④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职业通用能力

具有各种常规地质图的判读、手工和计算机编绘能力;

具有地形图判读能力及GPS、罗盘等工具使用和野外定位能力;

具有常见矿物、岩石、矿石、化石的鉴定能力;

具有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辨识与分析能力

职业基本能力

具有地质工程编录、资源/储量估算和成矿预测等矿产勘查能力;

具有资源调查设计书、成果报告的初步编写能力;

具有地球化学找矿数据采集、处理及异常解释的能力;

11具有地质观察点的标定与描述、地质界线的勾绘等路线地质调查能力;

12具有工程地质勘察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初步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

13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4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岗位能力

自然资源管理员

自然资源管理

15矿山开发管理能力;

16自然资源管理能力。

职业拓展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就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见表8-2。

8-2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览表

职业能力

学习领域

相关课程

职业通用能力

1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等。

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领域

职业

基础课程

军事理论与军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人工智能、体育、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

职业基本能力

具有各种常规地质图的判读、手工和计算机编绘能力;

具有地形图判读能力及GPS、罗盘等工具使用和野外定位能力;

具有常见矿物、岩石、矿石、化石的鉴定能力;

具有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辨识与分析能力

专业学习领域

职业

技术课程

普通地质、矿物鉴定、晶体光学、岩石鉴定、土壤学、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

职业

能力课程

普通地质认识实训、矿物综合鉴定实训、岩石综合鉴定实训、测量综合实训、地层古生物综合实训、构造综合实训、地质罗盘使用及矿物鉴定技能达标、地质标本鉴定技能达标

职业核心能力

具有地质工程编录、资源/储量估算和成矿预测等矿产勘查能力;

具有资源调查设计书、成果报告的初步编写能力;

具有勘查地球化学数据采集、处理及异常解释的能力;

11具有地质观察点的标定与描述、地质界线的勾绘等路线地质调查能力;

12具有工程地质勘察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初步能力

职业

技术课程

矿床地质、固体矿产勘查、数字化地质制图、勘查地球化学、水文与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

职业

能力课程

矿产勘查综合实训、数字化地质制图综合实训、地质填综合实训、地质编录技能达标等

职业岗位能力

13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4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

能力课程

顶岗实习

职业拓展能力

15矿山开发管理能力;

16自然资源管理能力。

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职业拓展课程

采选技术地质灾害调查、生态地质、自然资源管理总论、土地整治、测量技术。

2. “能力—课程”链接(见图8-1)









8-1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能力-课程链接图

(三)课程设置及要求

1.职业基础课程设置与要求(略,详见《2019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附件2—职业基础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2. 职业技术课程设置与要求见表8-3~8-13

8-3 普通地质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普通地质

学期

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

72/4.5

教学目标

1)明确地质调查职业的工作内容、任务、特点、方法;基本掌握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2)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物质组成、运动、历史、人地关系等)的识别;

3)掌握地质作用的过程,具有识别、描述地质现象(矿物、岩石、构造、矿产等)的能力;基本能够阅读常用的地质图件。具备初步的野外调查工作能力。

学习内容

1)地球特征的识别

2)外力地质作用及产物的识别

3)内力地质作用及产物的识别

教学要求

1)本课程是本专业的入门课程,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职业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工作能力,建立起职业基础知识与职业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过程中,训练地质作用过程识别、地质现象观察识别、相关图件识读等能力。初步掌握地质调查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职业情境的创设,以多媒体、科教录像、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动态示教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 / T0001-1991等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了解地球的概况;

2)能掌握常见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过程及现象;

3)能识别常见矿物岩石。

8-4  矿物鉴定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矿物鉴定

学期

第二学期

学时/学分

72/4.5

教学目标

1)了解矿物化学成分、形态、物理性质、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及矿物的共生组合等相关知识;

2)认识常见矿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成分、形态、物理性质、成因产状、用途等),学会矿物鉴定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定60-100种常见的矿物,学会相似矿物的区别方法。

学习内容

1)矿物及鉴定方法;

2)矿物晶体基本知识;

3)矿物的化学成分;

4)认识矿物的形态;

5)认识矿物的物理性质;

6)了解矿物的成因;

7)矿物的分类;

8)自然元素类矿物的鉴定;

9)硫化物大类的鉴定;

10)氧化物类的鉴定;

11)卤化物类矿物的鉴定;

12)含氧盐类矿物的鉴定。

教学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分析与完成案例、项目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过程中,训练矿物鉴定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职业情境的创设,以多媒体、科教录像、校内教学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动态示教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结晶学及矿物学》(GB/T 9649.92009)、《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DZ / T0001-1991)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掌握矿物鉴定的方法;

(2)能鉴定常见矿物。

8-5  《晶体光学》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晶体光学

学期

第二学期

学时/学分

40/2.5

教学目标

1)了解偏光显微镜的操作及校正,掌握偏光显微镜下观察透明矿物的光学特征,熟练分析正交偏光及单偏光镜下的光学现象;

2)学会镜下鉴定矿物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观察、鉴定与描述各种常见矿物(颜色、解理、多色性、吸收性、消光现象、消光类型等);

3)结合镜下分析岩石的成因、交代现象及后期经历蚀变等显微特征。

学习内容

1)光学基础;

2)一轴晶、二轴晶光率体及光性方位;

3)偏光显微镜的认识及中心校正;

4)单偏光装置、矿物形态、解理、颜色;

5)多色性、吸收性、糙面、突起;

6)正交偏光装置、消光、干涉、光程差;

7)干涉色级序、色谱表、补色法则及补色器;

8)锥光镜下的干涉现象及干涉图;

9)未知矿物鉴定。

教学要求

1)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和任务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完成典型任务活动中能真正懂得岩矿鉴定在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分析理解显微镜下的光学现象,鉴定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实践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要求并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训练描述岩石镜下特征,熟知矿物的光学特点,从而掌握本课程特有的专业能力。

3)应注意职业情境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校内教学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动态示教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领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评价标准

(1)能掌握显微镜下鉴定透明矿物的方法

(2)能镜下鉴定常见岩石类型。

8-6  地层古生物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地层古生物

学期

第二、三学期

学时/学分

72/4.5

教学目标

1)了解古生物基本特征;

2)具备鉴定 、珊瑚、腕足动物、软体动物、三叶虫、笔石、鱼类及古植物等化石的能力;

3)具备地层划分、对比能力;

4)具备常见地层沉积环境(相)特征鉴别能力;

5)能识别中国各时代典型剖面地层特征;

6)具备绘制地层综合柱状图、地层对比图、古地理图等图件绘制能力;

7)能够从事野外实测剖面工作。

学习内容

1)古生物地层基本知识;

2)古动物化石鉴定;

3)古植物化石鉴定;

4)沉积相类型的识别与分析;

5)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6)地层形成的构造环境;

7)中国前寒武系划分与对比;

8)中国古生界划分与对比;

9)中国中、新生界划分与对比。

教学要求

1)应以学生为本,注重的互动,通过各种化石鉴定、典型地区地层识别、地层划分对比、综合柱状图、柱状对比图编制等实践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要求并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训练化石鉴定、地层识别、地层划分与对比、图件编制等能力,从而掌握本课程特有的专业能力。

2)应注意职业情境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校内教学做一体实训室的动态示教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GB958-99)、《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 / T0001-199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鉴定常见化石;

2)能进行地层划分对比;

3)掌握中国各时代地层特征。

8-7  岩石鉴定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岩石鉴定

学期

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

72/4.5

教学目标

1)了解透明矿物的光学特征,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物质组成、结构与构造、分类与命名规则等基础知识;

2)学会镜下鉴定和岩石肉眼鉴定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观察、鉴定与描述各种常见岩石(颜色、成份、结构、构造等);

3)分析各种岩石的成因、产状及与矿产的关系。

学习内容

1)岩浆岩的成分与结构构造;

2)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半碱性岩,碱性岩,酸性岩;

3)脉岩、火山碎屑岩;

4)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

5)陆源碎岩,粘土岩;

6)碳酸盐岩,硅质岩,铝质岩;

7)变质岩的成分、结构、构造;

8)接触变质岩,气热变质岩,动力变质岩;

9)区域变质岩,混合岩。

教学要求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和任务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完成典型任务活动中能真正懂得岩石鉴定在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的互动,通过分析理解三大岩类的形成作用和过程,认知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实践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要求并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训练观察、描述岩石,认识和鉴定岩石,从而掌握本课程特有的专业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岩石学》(GB/T 9649.10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结晶学及矿物学》(GB/T 9649.92009)、《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DZ / T0001-1991)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掌握岩石鉴定的方法;

(2)能鉴定常见岩石。

8-8  《土壤学》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土壤学

学期

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

48/3

教学目标

1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决定肥力的物质基础的组成和性质;

2掌握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3掌握的基本物质组成与性质;

4)掌握土壤的类型及其特征;

5)掌握土壤资源的野外调查方法,了解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土壤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6)掌握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产生的有关土壤环境问题。

学习内容

1岩石矿物的分化与成土母质的形成

2土壤有机质

3土壤生物

4土壤孔性和结构性

5土壤水分

6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

7土壤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8土壤养分

9土壤的分类及其特征;

10)土壤野外调查方法;

11)土壤环境问题。

教学要求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和任务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完成典型任务活动中能真正懂得土壤学自然资源调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的互动,通过分析理解土壤的形成作用和过程,认知土壤的组成,识别土壤的类型等实践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要求并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训练观察、描述土壤,从而掌握本课程特有的专业能力。


评价标准

(1)能掌握土壤识别的方法;

(2)掌握土壤野外调查方法


8-9 数字化地质制图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数字化地质制图

学期

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

72/4.5

教学目标

1)能够阅读地质图;

2)正确编辑绘制各类地质图件(地形图、信手剖面图、区域地质图(平面图、图切地质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等);

3)能够正确输出图件;具备各种数字格式图形之间互相转换能力。

学习内容

1)认识数字化地质制图工作平台;

2CADMAPGIS地质制图的工作流程;

3)简单地质图件的矢量化;

4)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图件的编制;

5)山地工程地质编录图件的编制;

6)地球化学图的绘制;

7)其它图件的绘制。

教学要求

1)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和任务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完成典型任务活动中掌握MAPGIS地质制图技能。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的互动,通过识读地质图件、绘制地形图、绘制地形地质图、绘制区域地质图等实践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要求并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训练图件识读和绘制等能力,从而掌握本课程特有的专业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GB958-99)、《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DD2006-06)、《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1995)、《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 / T0001-199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够正确安装MAPGIS系统软件,并正确进行系统设置;

2)能够输入图形(底图),并对光栅文件进行预处理;

3)能够对图形进行读图分层及管理;

4)能够对图形数据进行编辑处理,具有矢量化操作能力,拓扑处理能力,点、线、面数据编辑能力;

5)系统库编辑能力;

6)具有图形数据的误差校正能力,具有图形数据的投影变换能力;

7)能够对图形生成图框、图形裁剪;

8)能够对图形正确设计颜色、能够对图面进行整饰;

9)能够正确地输出图形。

8-10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测量技术

学期

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

56/3.5

教学目标

(1)掌握GIS软件的基本使用;

(2)掌握GIS软件进行栅格图像矢量化的基本流程及标准;

(3)掌握GIS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常规处理。

学习内容

(1)GIS软件基本功能;

(2)GIS软件栅格图像矢量化;

(3)矢量化数据的常规处理。

教学要求

(1)本课程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进行;

(2)在理论及实践教学过程中,将行业标准融入教学,并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标准;

(3)课程教学考核采用‘驾证式’技能考核,要求任课教师按照课程大纲中规定的技能对每位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并促其达标;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及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其自主解决或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质量控制意识,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及艰苦奋斗的职业精神。

评价标准

(1)平时学习的态度(10%);

(2)每项实践技能考核达标标准(50%);

(3)基本理论知识考试及格(40%)。

8-11  构造地质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构造地质

学期

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

72/4.5

教学目标

1)具备识别野外常见地质构造的能力;

2)能够正确测量、描述地质构造,并绘制相应的图件;

3)能够综合分析、阅读地质图,撰写地质构造报告。

学习内容

1)原生构造、产状和接触关系的观察 与测量;

2)固体岩石变形力学分析;

3)认识与鉴别褶皱;

4)鉴别节理;

5)辨识断层;

6)识别劈理和线理;

7)岩浆岩区构造辨识;

8)变质岩区构造辨识。

教学要求

1)应以学生为本,注重的互动,通过岩层产状的测量、岩层厚度的计算、褶皱、节理、断层构造的观察和描述、识读地质图件等实践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要求并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训练岩层产状识别、构造判别、图件识读和绘制等能力,从而掌握本课程特有的专业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GB958-99)、《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 / T0001-199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够正确运用“V”字形法则及字型法则;

2)熟练识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3)能够计算岩层厚度和埋藏深度。

4)能够绘制褶皱区图切地质剖面和构造等值线图。

5)能够进行节理统计分析并编制相关图件。

6)能够绘制断层区图切地质剖面。

7)能够绘制岩浆岩区图切地质剖面。

8-12  矿床地质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矿床地质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通过掌握矿石、矿体和矿床的基本知识和各成因类型矿床案例分析和地质特征理解,使学生具有对各种成因类型矿床的产出地质环境、分布规律、控矿因素与形成作用的分析与判断技能,有初步的矿床预测与找矿的能力,即可预测在何种地质环境中可找到何种矿产和矿床类型。

学习内容

1)有关矿床的基本知识;

2)岩浆矿床;

3)伟晶岩矿床;

4)接触交代矿床;

5)热液矿床;

6)火山成因矿床;

7)风化矿床;

8)沉积矿床;

9)煤矿床;

10)变质矿床。

教学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分析与完成案例、项目活动中能感受到矿床地质在矿产勘查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过程中,训练矿岩识别、矿床地质特征观察、矿床地质相关图件识读等能力。掌握矿床勘查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GB958-9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矿床学》(GB/T 9649.16200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够正确观察、识别、描述各种矿石类型,以及对矿床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的能力;

2)熟练识读与成矿有关的基础地质图件和矿床地质图件;

3)能够识别围岩蚀变现象及具有蚀变岩的肉眼观察、鉴定和描述的能力;

4)能够鉴别各成因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

5)能够分析各成因类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形成产物的关系;

6)具有对矿区(点)的控矿因素、地质特征、成因、找矿标志、富集规律等进行初步探讨的能力;

7)具有对各成因类型矿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

8-13  固体矿产勘查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72/4.5

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固体矿产勘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让学生系统了解当代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种类、影响勘查技术方法选择的因素、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原则、工程间距确定的几种方法、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形式、探矿工程的设计、编录、矿产取样、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等基本内容。

学习内容

1)矿产勘查基本知识;

2)矿产勘查技术方法

3)成矿预测;

4)矿体地质研究;

5)勘查控制程度;

6)勘查工程系统;

7)矿产质量;

8)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9)矿产勘查经济;

10)矿产资源储量管理。

教学要求

1)本门课程是一门职业核心技术课,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职业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工作能力,建立起职业技术知识与职业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

2)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案例教学法,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训练,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来训练不同矿产勘查阶段实际动手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GB958-99)、《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掌握矿床勘查类型的原则及划分,能够确定各类勘探工程间距及方法,能够掌握勘查工程布置形式和各种探矿工程的设计方法。

2)能够区别矿产取样的种类、样品采集的方法;取样间距、刻槽取样、规格的确定。

3)能够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时边界线的类型及圈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精度估计。

8-14《水文与工程地质》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水文与工程地质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64/4

教学目标

1.掌握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的类型及特征。

2.掌握地下水形成、埋藏、分布、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补给、径流、排泄、动态等特征。

3.掌握岩土体的分类方法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4.掌握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室内资料整理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

学习内容

1.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2.地下水

3.土和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4.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5.工程地质勘察野外编录方法。

教学要求

(1)加强实践教学,依据生产项目进行产学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地基处理技能;

(2)在教学过程中,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等标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教-学-做”一体,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精神。

评价标准

(1)能进行岩土分类及岩土常规试验;

(2)能掌握岩土工程勘察野外编录方法。

8-15《地球物理勘探》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地球物理勘探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48/3

教学目标

了解资源勘查、水工程、水文和环境地质工作中常用物探方法(重磁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勘探)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野外工作方法和资料的采集、几种勘探方法的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

学习内容

1)绪论。主要介绍地球物理勘探有关的基本概念、工作特点与方法分类以及基本研究对象和主要解决的地质问题。

2)重力勘探。

3)磁法勘探。

4)电法勘探。

5)地震勘探。

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案例教学法,教师示范,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例中了解和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内容与要求。

评价标准

能够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内容和方法。

8-16《遥感技术》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遥感技术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48/3

教学目标

了解遥感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遥感图像特征,初步掌握遥感地质应用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地质调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学习内容

1)遥感基本原理;

2)遥感图像的特征;

3)数字影像分析原理;

4)遥感解译;

5)遥感图件编制。

教学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职业情境的创设,以多媒体、科教录像的动态示教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地质遥感术语》(DZ/T 0206199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具有各类遥感图像的特征和解像力;

2)具有遥感解译方法和原则,解译标志建立,解译的基本技能。


3.职业能力课程设置与要求见表8-14~8-25

8-17《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训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训

学期

第二学期

学时/学分

2/3

教学目标

1)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基本方法;具有野外识别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能力;能根据实习区所见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反演地质作用的形成过程和规律,总结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2)初步掌握实习区内矿物、岩石、地层、构造及矿产的肉眼鉴定、观察、描述方法;

3)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和程序,培养规范的操作习惯,基本能够阅读常用的地质图件。掌握地质报告的编写格式、内容以及对地质现象的归纳、分析、总结的方法。具备初步的野外调查工作能力。

学习内容

1)外力地质作用及其地质现象的识别;

2)内力地质作用及其地质现象的识别;

3)综合观察认识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地质现象;

4)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5)温家宝总理野外记录薄及地质调查事迹

教学要求

1)在野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分组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过程中,培养地质作用过程识别、地质现象观察识别、相关图件识读、定点定位、产状测量、描述记录、报告编写等基本技能,掌握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内容、程序及方法,初步掌握地质调查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温家宝总理野外记录薄讲解野外调查记录规范性。

2)在野外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职业情境的创设,尽量模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任务,演示对地质现象的观察识别、描述记录,培养规范的操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守信敬业、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遵纪守法、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诚恳谦恭的交流、沟通的能力。积极引领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 / T0001-1991)等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用手持GPS定点定位。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3)初步学会野外观察识别矿物、岩石、地层、构造、矿产等地质现象,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学会绘制地质信手剖面图,学会绘制地质现象示意图、素描图。

5)基本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编写地质路线小结。

6)初步学会标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知识。

7)掌握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

8-18 矿物鉴定综合实训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矿物鉴定综合实训

学期

第二学期

学时/学分

1/1.5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矿物的一般特征,熟悉矿物的化学成分、结晶形态、物理性质、成因产状、用途,掌握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以及相似矿物的区别方法。

学习内容

1)进一步掌握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和步骤

2)学会常见矿物的鉴定

3)学会相似矿物的区别

4)学会矿物鉴定报告的撰写

5)矿物综合鉴定

6)标本制作

教学要求

1)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教学,采用集中解疑、分组讨论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结晶学及矿物学》(GB/T 9649.92009)、《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DZ / T0001-1991)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3)教授矿物薄片制作方法,践行劳动精神

评价标准

能鉴定60-100种常见矿物,学会相似矿物的区别。

8-19 地质罗盘使用及矿物鉴定技能达标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地质罗盘使用及矿物鉴定技能达标

学期

第二学期

学时/学分

1/2

教学目标

掌握地质罗盘结构、磁偏角矫正方法、方位角测量、地层产状测量方法及常见矿物的鉴定。

学习内容

1)地质罗盘的结构(磁针、水平刻度盘、竖直刻度盘、水准器、瞄准器等)。

2)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磁偏角的校正;定方位;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3)常见矿物鉴定。

教学要求

1)按照一周时间安排,采用先强化训练,后考核的办法,教师指导,以学生分组训练为主,严格按照达标方案执行。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结晶学及矿物学》(GB/T 9649.92009)、《地质罗盘仪通用技术条件》(DZ/T 0139-1994)、《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DZ / T0001-1991)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够熟记罗盘的结构,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2)在罗盘使用前,熟练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3)能准确测量目标物的方位角;

4)能够准确找到岩层的产状测量层面;

5)熟练测量岩层的产状;

6)能够鉴定七大造岩矿物。

8-20 《测量实训达标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测量实训

学期

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

1/1.5

教学目标

1)能够完成地形图野外综合判读;

2)能完成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学习内容

1)地形图野外综合判读;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要求

1)按照一周时间安排,采用先强化训练,后考核的办法,教师指导,以学生分组训练为主,完成各项实训内容。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 172281998)《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等标准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够完成地形图野外综合判读。

2)能完成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8-21 岩石鉴定综合实训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岩石鉴定综合实训

学期

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

1/1.5

教学目标

1)掌握岩浆岩肉眼鉴定方法及各类常见岩浆岩鉴定;

2)掌握沉积岩肉眼鉴定方法及各类常见沉积岩鉴定;

3)掌握变质岩肉眼鉴定方法及各类常见岩浆岩鉴定;

学习内容

1)岩浆岩各类常见岩石肉眼鉴定;

2)沉积岩各类常见岩石肉眼鉴定;

3)变质岩各类常见岩石肉眼鉴定。

教学要求

1)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教学,采用集中解疑、分组讨论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岩石学》(GB/T 9649.10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结晶学及矿物学》(GB/T 9649.92009)、《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DZ / T0001-1991)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能鉴定60-80种常见岩石,学会相似岩石的区别。

8-22 地质标本鉴定技能达标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地质标本鉴定技能达标

学期

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

1/2

教学目标

掌握常见矿物鉴定、常见岩石鉴定及常见古生物化石鉴定方法,能够进行常见标本鉴定。

学习内容

1)常见珊瑚、三叶虫、腕足类、头足类、笔石类化石的鉴定;

2)矿物手标本肉眼鉴定;

3)岩石手标本肉眼鉴定。

教学要求

1)按照一周时间安排,采用先强化训练,后考核的办法,教师指导,以学生分组训练为主,严格按照达标方案执行。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岩石学》(GB/T 9649.10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结晶学及矿物学》(GB/T 9649.92009)、《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DZ / T0001-1991)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够熟记常见化石的鉴定特征。

2)能够熟记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3)能够熟记三大类常见岩石的鉴定特征。

4)能够运用较为专业的语言描述常见化石、常见矿物和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并初步定名。

5)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手标本肉眼鉴定工具,如放大镜、磁铁、条痕版、盐酸等。

8-23构造综合实训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构造综合实训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1/1.5

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和分析褶皱及断层等内容广泛发育的地质图;

2)学会分析构造发展史;

3)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综合读图和分析,进一步提高读图、作图和构造问题的分析能力,编写地质报告的能力,巩固所学的构造地质相关知识。

5)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

学习内容

1)阅读分析地形地质图;

2)编制构造纲要图;

3)切制剖面图;

4)编写地质报告。

5)李四光等地质专家事迹

教学要求

1)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教学,采用集中解疑、分组讨论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GB958-99)、《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 / T0001-199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阅读和分析褶皱及断层等内容广泛发育的地质图;

2)能分析构造发展史;

3)能编写地质报告。

8-24 《数字化地质制图综合实训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数字化地质制图综合实训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1/1.5

教学目标

1)熟悉1:5万地质图编绘规范和图式图例。

2)能够阅读1:5万地质图。

3)熟练掌握平面地质图(主图)的绘制方法。

4)能熟练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和图例。

5)能熟练绘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学习内容

1)资料准备和预处理;

2)地质图矢量化;

3)图幅整饰、输出;

4)个人总结、小组总结。

5)地质调查信息化发展前沿,数据库、三维地质建模概况

教学要求

1)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教学,采用集中解疑、分组讨论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GB958-99)、《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DD2006-06)、《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1995)、《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 / T0001-199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3)讲解地质调查信息化发展前沿,数据库、三维地质建模概况。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钻研相关地质软件。

评价标准

1)能熟练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和图例;

2)能熟练绘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8-25  固体矿产勘查综合实训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固体矿产勘查综合实训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1/1.5

教学目标

1)提升学生的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2)提升学生储量估算能力;

3)掌握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提纲和方法。

学习内容

1)资料分析;

2)资源/储量估算;

3)地质勘查报告编写。

教学要求

1)在教学做一体化多媒体电子教室,采用集中讲授演示、动态教学、自主实训、分组讨论等方法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GB958-99)、《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能够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2)能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8-26 地质编录技能达标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地质编录技能达标

学期

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

1/2

教学目标

掌握槽探编录的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在实践中独立完成槽探编录的全过程。

学习内容

1)工匠精神

2)槽探编录;

3)资料成图。

教学要求

1)列举校友地勘工匠大师事迹

2)按照一周时间安排,采用先强化训练,后考核的办法,教师指导,以学生分组训练为主,严格按照达标方案执行。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GB958-99)、《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能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在实践中独立完成槽探编录。

8-27 地质填图实训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地质填图实训

学期

第五学期

学时/学分

4/6

教学目标

掌握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矿区地质填图、探槽等山地工程地质编录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及野外工作所需的基本地质知识,并能独立完成地质报告的编写。

学习内容

1)野外调查劳动精神

2)资料收集;

3)路线踏勘;

4)实测地质剖面;

5)地质填图;

6)槽探编录;

7)地质报告编写。

教学要求

1)以教师亲身经历、校友野外故事为同学们讲解野外调查劳动精神。

2)根据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实施步骤来组织实施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教学法;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要教学方法,以知识、能力、素质相融合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GB958-99)、《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 / T0001-199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能按照规范实测剖面;能独立完成路线地质调查;能独立编写地质报告。

8-28顶岗实习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顶岗实习

学期

第六学期

学时/学分

20/30

教学目标

通过项目生产、完成岗位生产任务这一过程,熟练掌握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的作业程序与操作技能,能够综合分析和解决常见地质现象,由此强化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熟悉地矿单位的生产管理方式和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学习地矿行业的三光荣精神,最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学习内容

1)地质调查;

2)矿产勘查;

3)毕业设计(答辩)。

教学要求

1)学生分配到每个项目组中,由项目组的地质技术人员(师傅)带领,进行顶岗实习,由地质工程师传、帮、教。做到在中学,在学中。干完一个项目,学会完成这个项目的工作程序、步骤与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GB958-99)、《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 / T0001-199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等标准和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

评价标准

1)具有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产资源管理的现场操作能力;

2)具有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能力(含利用MapGIS软件编制各种地质图件);

3)具有环境地质调查能力

4)具有地质报告的编制能力。

4.拓展学习领域

1)限选课: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学分

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

教学要求

评价标准

测量技术

3

2.0/32

1)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2)能够正确理解、认识地形图。

3)能够利用普通的测量仪器及方法进行点位的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

4)能够掌握工程测量中的简单放样工作。

5)能够运用测绘软件对不同测量坐标系的坐标进行正确转换。

6)能够进行简单的地质勘探工程测量。

1)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2)地形图及其应用;

3)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4)平面测量;

5)高程测量;

6)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

7)地质勘探工程测量;

8)矿山测量。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分析与完成案例、项目活动中能完成测量技术知识的学习及基本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训练地。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 172281998)《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等标准融入教学过程中。


(1)能正确判读地形图

(2)能进行平面高程测量

自然资源管理

5

2.5/40

1)掌握自然资源管理的原理和管理活动过程;

2)掌握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和土地信息管理、矿业权管理、林权管理等;

1)自然资源管理的原理、内容和方法。

2)自然资源管理的原理和管理活动过程;

3)自然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具体是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和土地信息管理、矿业权管理、林权管理;

4)自然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

(1)加强实践教学,依据生产项目进行产学结合,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技能;

(2)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边讲边练等方法进行教学;

(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精神。

掌握自然资源管理原理、自然资源管理一般过程、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及土地信息管理、矿业权管理、林权管理等,会深入地分析具体自然资源管理案例。

采选技术

5

3/48

了解常用的采矿、选矿方法,掌握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的基本知识

1)地下开采基本知识;(2)地下采矿方法;(3)露天开采;(4)选矿概论。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案例教学法,教师示范,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

具有采矿和选矿的基本知识,了解矿产开发的基本流程。

地质灾害调查

5

2/32

1)掌握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知识

2)掌握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形成条件与机理、影响因素、发育规律和危害方式。

1)地质灾害的基本概述;(2)各类地质灾害;(3)野外地灾调查。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案例教学法,教师示范,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

具有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和发育规律、影响因素、成因、危害、监测预报的知识和技能

生态地质

5

1.5/24

学习生态地质相关知识

了解生态地质发展动态

学习生态地质理论及实践知识

了解掌握生态地质发展方向

土地整治

5

2/32

1)掌握土地整治的概念和相关政策;

2)掌握土地整治规划方法、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分析、土地整治总体布局及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3)了解土地整治规划资金测算及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土地整治的概念、特点和发展

2)土地整治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政策;

3)土地整治规划方法、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分析、土地整治总体布局及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土地整治规划资金测算;

5)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与“学”过程中,训练土地整治规划、潜力调查与分析、总体布局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力。

1)具有土地整治规划、潜力调查与分析、总体布局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力。

育概论

5

1/16

2019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附件二职业基础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览表。

2)任选课:

学生主要利用通识课程平台进行学习,在校期间必须完成3个学分,主要包括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绿色勘查、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

5.第二课堂

1)职业技能竞赛;

2)创新创业实践;

3)讲座;

4)社会实践。

第二课堂不计入总学时,但计算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5个学分,其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2学分。

九、教学总体安排

(一)教学学历(见附表1)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见附表2)

(三)教学进程(见附表3)

十、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生师比不高于201,专业专任教师双师率不低于60%,重视专业建设和能力提升,具有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

2.专任教师:高尚的师德,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及相关专业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3.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在本区域或本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4.兼职教师:聘任行业企业聘任一线的技术骨干和人工巧匠,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能承担课程实训教教学任务,且相对稳定。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必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应配置课桌椅、黑(白)板、基本教具、多媒体设备、网络接口或网络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和消防要求。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综合地质实训室

配备投影设备,具有反映地球演化与发展、外力与内力地质作用的各种图件、照片、模型及影像资料,反映各类褶皱、断层、节理等构造的模型与地质标本,常见各门类标准化石,我国各地史时期层型地层剖面标本,反映典型沉积环境的岩相标本,生物显微镜等。用于普通地质、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2)矿物岩石鉴定实训室

配备投影设备,具有常见矿物晶体模型,几何单形、有关聚形及双晶模型,具典型矿物形态、物理性质的矿物标本,三大岩类常见的岩石标本及薄片,小刀、放大镜、条痕板等鉴定工具,稀盐酸等鉴定用化学药品。用于矿物鉴定、岩石鉴定、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3)矿床实训室

配备投影设备,反映矿体形状与产状的各种图件,常见各种矿石结构、构造标本,各成因类型的典型矿床标本及相应的图表,各成因类型矿床模型。用于矿床地质、综合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4)矿产勘查技术实训室

配备投影设备,有满足各种综合图件编制和勘查方法选择的原始图件、图表,钻孔岩心(长度不少于100m)。用于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地球化学找矿综合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5)地学信息处理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计算机,MAPGIS、AutoCADARCGIS等专业软件,WiFi环境。用于数字化地质制图、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6)其它专业基地

主要包括地质认识实训基地、地质填图与矿产勘查实训基地、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实训基地。用于普通地质认识实训、地质填图与矿产勘查实训、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实训课程的教学。

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开展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相关校外实训活动的实训基地,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资源等。

1.教材选用及编写基本要求

优先选用高职教育国家规划、省级规划教材和行业规划教材,鼓励校企合作开发校本特色教材,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课堂。学校设立教材编审委员会,完善教材选用及编写制度,规范教材选用与编写程序。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配备应能满足学生全面培养、教科研工作、专业建设等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具备电子图书资源,配若干个数据库资源,便于师生在线查阅资料。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

建设和配置与专业相关的一定数量的数字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如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数字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思想,注重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依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广“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学习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加大过程考核,加大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强化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

六)质量管理

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诊断与改进实施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机制,为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日常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改,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教研室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诊断与改进措施,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附表1教学学历

附表1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教学学历表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

§

2

3

4

5

6

☆入学教育(包括校史文化)  § 军训  □授课  ○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考试     职业技能达标   ◆生产性综合实训     ☆跟岗实习      ※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或答辩)

附表2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

本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见附表2-1,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见附表2-2

附表2-1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表

课程类别

总学时

理论教学

学时

实践教学

各课程类别占总学时比例(%)

学时

占该类课程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领域

职业基础课程

836

460

376

45.0

29.4

专业学习领域

职业技术课程

888

522

366

70.2

61.6

职业能力课程

864

-

864

拓展学习领域

职业拓展课程

256

228

36

14.1

9.0

合计

2826

1210

1642

57.5

100

附表2-2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表

内容

校内课程实训

校内综合

实训

校内生产性实训

校外

实践教学

总学时


跟岗实习

顶岗实习


学时

778

288

96

0

480

1642


比例(%)

47.4

17.5

5.8

\

29.2


备注

实际教学按每周24学时计算

附表3教学进程(课程名称用全称)

附表3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适用对象: 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学制: 三年

课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考试学期

课内计划学时数

按学期分配学时数

理论

学时数

实践学时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20-4

20-5

20-5

20-5

20-5

20

公共基础课学习领域

职业基础课程

1

校史文化

0.5

1


8

8


8(1-2)






2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4.0

1


150

36

114

(2周)

148

(1-3)





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其中3周为毕业设计及答辩。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1


48

32

16

48

(4-19)





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2

2

64

48

16


64

(3-17)




5

形势与政策

2

1-4


32

24

8

8

(4-9)

8

(3-9)

8

(1-4)

8

(1-4)


6

大学英语

7.5

1-2

1-2

120

100

20

60

(4-19)

60

(3-17)




7

高等数学(1)

3.5

1

1

60

48

12

60

(4-19)





7

高等数学(2)

3.5

1

1

60

48

12


60

(4-19)




8

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人工智能

3.5

1  


60

30

30


60

(4-19)




9

体育

6.5

1-3

1-3

108

20

88

36

(4-19)

36

(3-17)

36

(1-15)



10

职业生涯规划

0.5

2


8

8


8

(4-7)





11

创新创业教育

4.0

45


64

32

32


32

(1-8)


32

(1-15)


12

大学生就业指导

1.5

5


24

10

14





24

(1-10)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

2.0

1和5


32

8

24

32

(4-9)





14

劳动教育

5

1-5










小计

51.5



860

460

376

432

320

44

40

24

专业学习领域

职业技术课程

13

普通地质

4.5

1

1

72

54

18

72

(4-19)





15

矿物鉴定

4.5

2

2

72

44

44


72

(3-17)




16

晶体光学

2.5

2

2

40

26

22


40

(10-17)




17

地层古生物

4.5

2-3

3

72

60

36


24

(3-17)

48

(1-15)



18

岩石鉴定

4.5

3

3

72

56

24



72

(1-15)




土壤学

3.0

3

3

48

32

16



48

1-19)



19

数字化地质制图

4.5

3

3

72

24

48



72

(1-16)



20

地理信息系统

3.5

4

4

56

36

20




56

(1-16)


21

构造地质

4.5

3

3

72

40

32



72

(1-16)



22

矿床地质

4.0

4

4

64

52

28




64

(1-15)


23

固体矿产勘查

4.5

4

4

72

44

36




72

(1-15)


24

水文与工程地质

4.0

4

4

64

50

14




64

(1-15)


25

勘查地球化学

2.0

3

3

32

20

12



32

(1-10)




遥感技术

3.0

5

5

48

30

18




48

(1-10)



地球物理勘探

2

4

4

32

24

8




48

(1-10)


小计

52.5



920

498

334

72

136

360

352


职业能力课程

26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训

3.0

2


48


2周


1-2




27

矿物鉴定综合实训

1.5

2


24


1周


18-18




28

地质罗盘使用及矿物鉴定技能达标

2.0

2


24


1周


19-19




29

数字化地质制图

1.5

3


24


1周



16-16



30

岩石鉴定综合实训

1.5

3


24


1周



17-17



31

地层古生物综合实训

1.5

3


24


1周



18-18



32

地质标本鉴定技能达标

2.0

3


24


1周



19-19



33

构造综合实训

1.5

4


24


1周




16-16


34

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实训

1.5

4


24


1




17-17


35

固体矿产勘查综合实训

1.5

4


24


1周




18-18


36

地质编录技能达标

2.0

4


24


1周




19-19


37

地质填图实训

6.0

5


96


4周





17-20

38

顶岗实习

30.0

6


480


20






20周

小计

55.5



864


36周


4

4

4

4周

20

拓展学习领域

职业拓展课程

限选课

39

测量技术

3.0

3

5

48

30

18



32

1-15





采选技术

3.0

5


48

40

8





48

1-15

40

生态地质调查

2.0

5


32

32






32

1-15)

43

地质灾害调查

2.0

5


32

24

8





32

1-15

44

土地整治

2.0

5


32

26

6





32

1-15)

45

自然资源管理

2.0

5


32

32






24

1-15)

47

美育概论

1.0

5


16

16






16

1-8

48

宪法法律

2.0



32








小计

20.5



328

248

48




56

240

任选课

48

科学素养类

1.0











49

艺术类

1.0











50

绿色勘查

1.0











小计

3











第二课堂综合素质

5.0











 

182.5



2884

1210

1642

560

528

516

488

312

周学时







26

26

25

24

22

备注:①课堂教学总学时1988(理论1210,实验778),集中实训周36,学时数为864,其中校内集中实训、顶岗实习每周按24学时折算,每周按1.5学分计算。② 理论课16学时为1学分,职业技能达标每周按2学分计算。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在第二课堂完成。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2016   赣ICP备06002344号   学校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开发区文峰路9号
联系电话:0797-8327999 传 真:0797-8327999   招生就业处:0797-8326546 0797-8326576  邮政编码: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