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教与科研处
 首页  部门简介  通知通告  新闻快讯  科研诚信  科研管理  学报编辑  文档下载  学校首页 
     
 
 
最新消息 · 我校30项发明专利喜获赣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资助    2022/09/08      · 我校在2022高职院校科研与“三项”竞争力排名中全国领先​    2022/07/21      · 部门简介    2022/07/07      · 高教与科研处办公地点、电话    2021/04/15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学报》简介    2020/04/08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诚信>>学术规范制度>>正文
 
 
坚持问题导向 整体提高职业院校教材质量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03 21:09:30   点击:

来源:教育部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教学改革最为直观的体现形式,更是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国际化办学程度加快,教材数量、类型和质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亟待加快建设。近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准确把握新时代要求,聚焦当前教材建设的关键问题,明确教材建设的发展走向,设计了五大重点任务和五项保障措施,系统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规划》从编修基本依据、分层规划制度、意识形态安全、产业服务能力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实施举措,推进职业院校教材质量提升,对于职业院校明确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一、健全编修基本依据,保障教材内容质量

  衡量教材质量的核心维度在于考察其内容,而内容的选择归根到底是对知识的价值判断,即回答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终极命题。课堂教学往往依赖于教师个体经验,导致教学效果受教师因素影响过大,对于以班级授课制为特征的学校职业教育而言难以保障其质量。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逐步加大对教学(课程)标准的重视程度,倡导标准导向的教学,这是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因此,职业院校教材编写应以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不断完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但是,目前标准的专业覆盖面还在不断拓展,质量有待于提高,多数教师尚未形成依据标准教学的意识和习惯,绝大多数教材编写也未以标准为依据,造成区域间、校际间、专业间以及班级间的教学质量与相应标准的失配。

  《规划》提出了标准导向的职业院校课程教材编修依据,明确了教材开发的基本方向。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标准要注重吸收优秀的产业文化,突出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质量意识培育,专业教学标准要紧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将产业要素有机融入教材编修依据和整个教材体系,全面推进德育、智育与劳育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更重要的是,依据标准编修教材,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个人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权重,从而保障教学效果与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二、实行分层规划制度,推进教材供需匹配

  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处于规模快速发展时期,教材建设重心在教材的种类和数量方面,采取了由出版社(基地)自行投入经费召集人员编写教材的方式。受市场利益驱使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教材供需失配现象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发行量大、利润多的教材数量越来越多,抄袭现象屡见不鲜,同时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比如《商务英语》、《会计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基础》等教材均多达百余种;另一方面,发行量小的教材无人编写,造成“有课程、无教材”现象,比如部分小语种专业语言类教材、中高中本贯通培养试点的课程教材,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课程尚无相应教材。

  《规划》明确了职业院校教材国家、省、校三级分层规划制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有针对性地负责不同类型课程教材的规划,推进教材与课程开设同步建设,确保“课程开设不遗漏、同门课程不重复”,彻底解决教材种类结构性失衡和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同时,提出支持地方和行业开展教材建设试点,编写一批适应国家对外开放需要的专业课教材,加强优质教材的推介宣传,以优质教材走出去为契机,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坚持育人根本任务,提高课程思政实效

  教材是党和国家意志在学校教育中的集中体现,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目标的物质载体,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深刻蕴含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德技并重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追求。育人的过程需要通过课程教学实现,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等课程应发挥育人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各类课程均应同向同行。但是,目前职业院校上述课程与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普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教材内容的价值导向偏颇,比如部分地方编写的文化课教材,在凸显区域特色的同时却忽略了其思想性把握,导致部分教材价值观方面存在模糊、偏颇甚至错误;二是教材内容与表达方式过于理论化、繁难化,比如高职思政类课程教材与普通本科相同,理论偏重、文字偏多、案例偏少,部分高职学生尤其是三校生生源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三是课程开设不齐,比如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未开设历史课程,造成中职学生历史知识空白,难以有效提高其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尤其对于升入高职的学生来说,缺少历史和政治等知识积淀,会导致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时困难重重。

  《规划》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三科教材(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和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实行“三统一”,即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全面保障教材充分体现正确政治方向和鲜明价值导向。同时,提出落实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的要求,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的公共基础课程,重视体现职业院校特色,促进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个人理性认识与价值体系之中。

  四、有机融入产业元素,增强服务产业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类型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和经济的双重属性以及“育训结合”的跨界特征。因此,职业院校教材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也要适配行业企业对经济价值的合理诉求,同时要符合科学和技术的基本规律。但是,受现有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教材编制机制等影响,教材编制主要以基层一线的中青年教师为主,重职称评审导向而忽视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导致部分专业课教材中既缺少科学性、逻辑性以及教学经验的凝练,也缺少产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得教材内容与产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相匹配。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和“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的要求,《规划》以加快内容更新、增强服务国家产业发展能力为导向,从编、审、修三方面整体提升专业课程教材的产业协同度。一是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探索双主编制、合作编写教材,从而有机融入产业元素;二是坚持教材凡用必审原则,充分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在专业教材审核中的作用,简洁、高效审核实用技能、前沿技术类教材;三是根据产业发展动态,每年部署专业课教材修订;四是以专项支持、征集遴选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调动学校、行业企业积极性,推出一批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教材。

  五、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教材治理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职业院校对教材的数量、种类和形式的诉求激增,在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地方教材、行业教材和校本教材大量开发与出版,教材市场持续升温。但由于教材分级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教材重视不足,造成部分地方部门和多数院校缺少专门的教材管理机构和人员,教材编写、审查、出版、使用等环节监管不够,从而出现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责任缺位等问题,进而导致进入职业院校课堂的教材买而不用、质量良莠不齐,教材管理乱象亟待治理。

  《规划》对教材管理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着力提高各主体的重视程度。一是提出建立以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为主、分级负责的教材管理体制,对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出版行政、财政等部门以及学校等明确了具体职责,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教材管理组织架构;二是将教材建设作为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评估、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双高计划”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学科专业建设统筹考虑,全面提高教育部门和院校对教材建设的重视程度;三是依托相关机构定期开展教材质量抽检,促进教材不断修订更新,淘汰不合格教材,保障和提高教材质量。

  我国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技兼修”的育人原则,具有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鲜明特征。进入新时代,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提高对教材建设的重视程度,全面落实《规划》要求,提升教材治理水平,保障教材内容质量,为增强广大师生“四个自信”、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重要支撑。(上海市教科院助理研究员 王启龙,国家教材委委员 马树超)


 
 
     
 
  友情链接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中国知网
江西省教改课题管理平台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
江西社科网
赣州教育网
赣州市科技局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2016   赣ICP备06002344号   学校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开发区文峰路9号
联系电话:0797-8327999 传 真:0797-8327999   招生就业处:0797-8326546 0797-8326576  邮政编码:341000